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必然走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当今生态文化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还在发展与构建之中。必须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黄百成
张保伟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19-121,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化
文化形态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1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55
参考文献
6
1
E·B·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
黎德扬.
略论文化及科学技术文化[J]
.江汉论坛,1997(12):35-40.
被引量:25
3
余谋昌.
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J]
.新视野,2003(4):64-67.
被引量:111
4
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5
王如松.转型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整合机理与能力建设方法[J].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2).
6
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131
1
周围光.
当代中国生态文化的生成与实践考察[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19(3):62-70.
被引量:2
2
杨汝.
论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其展开路径[J]
.汉字文化,2019(S01):188-190.
3
叶振国,刘玉林.
探索生态文化之内涵[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z1):82-84.
被引量:1
4
李长健,陈志科,王君建.
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基于“两型社会”背景[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20(2):68-72.
被引量:1
5
赵宗彪.
论生态文化与建设[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4):26-28.
被引量:21
6
蒋国保.
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路径探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0(5):42-44.
被引量:3
7
高建明.
文化的哲学思考[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111-115.
被引量:2
8
吴佩君.
生态美学视角的温州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85-87.
9
叶玲.
理性思考苏锡常都市圈生态建设[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87-92.
被引量:1
10
吕爱清,李慧玲,卞新民.
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78-1079.
被引量:11
<
1
2
3
4
5
…
14
>
同被引文献
79
1
陈俊,张忠潮.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建设现代可持续发展文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132-135.
被引量:3
2
余勇.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5):100-101.
被引量:2
3
赵军,温军,夏泉.
关于民族生态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32-37.
被引量:13
4
余谋昌.
大鸟文化[J]
.哲学动态,1997(12):30-33.
被引量:6
5
黎德扬.
略论文化及科学技术文化[J]
.江汉论坛,1997(12):35-40.
被引量:25
6
李秋河.
文化“化”人[J]
.乡音,2009,0(2):51-51.
被引量:1
7
潘立文,梁军涛,邓双霜,陈丽琴.
昭平黄姚古镇的文化成因[J]
.广西社会科学,2004(11):18-19.
被引量:3
8
贺旭辉.
论21世纪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J]
.湖北社会科学,2004(12):150-152.
被引量:11
9
黄磊昌,叶淑红,王守平.
基于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探[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6):39-41.
被引量:5
10
余谋昌.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文化[J]
.长白学刊,2005(1):99-104.
被引量:38
<
1
2
3
4
5
…
8
>
引证文献
17
1
陈俊,张忠潮.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建设现代可持续发展文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132-135.
被引量:3
2
赵宗彪.
论生态文化与建设[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4):26-28.
被引量:21
3
李菁怡,周建.
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J]
.大家,2010(2):241-242.
被引量:2
4
农兴强,杨荣翰,韦祖庆.
古镇旅游发展与生态文化理念——以贺州黄姚古镇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07(4):21-25.
被引量:3
5
张保伟,孙兆刚.
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定位[J]
.理论与改革,2007(6):98-100.
被引量:5
6
陈俊,王强.
可持续发展文化——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J]
.前沿,2008(12):153-155.
7
陈俊,张忠潮.
当代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48-51.
被引量:1
8
陈俊.
可持续发展文化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然选择[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6):144-148.
被引量:1
9
陈俊.
可持续发展文化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基础——科技史视野下的科技哲学前沿问题探讨[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2):25-30.
10
刘霞.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以湖南凤凰古城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59-160.
被引量:2
<
1
2
>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张伟强.
论当代大学生人际环境的特点[J]
.云梦学刊,2012,33(4):135-138.
2
杨立新,王丽,李国花.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发展问题[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22(2):38-40.
被引量:3
3
王丽,肖燕飞.
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刍议[J]
.广西社会科学,2009(2):125-128.
被引量:16
4
陈俊.
可持续发展文化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价值导向[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52-56.
5
周媛,彭攀.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中国低碳经济[J]
.理论月刊,2010(4):39-42.
被引量:6
6
王丽,杨雪.
论生态城市文化[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24(5):47-49.
被引量:2
7
宋扬.
论“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问题[J]
.文化学刊,2010(5):72-75.
8
殷群.
大理喜洲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建设新思路[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11):21-24.
9
徐晶钰,盛筠,王新.
从“生态文化”看城市生态发展——以杭州西湖为例[J]
.中国经贸,2011(10):105-106.
10
赵继敏.
北京生态文化培育研究[J]
.城市,2011(12):74-79.
被引量:1
<
1
2
3
4
5
6
>
1
杨汉超.
生态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J]
.广西社会科学,2005(5):40-43.
被引量:4
2
张艳梅.
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20-22.
3
房广顺.
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J]
.理论月刊,2007(7):5-10.
被引量:1
4
申俊龙,崔婷婷.
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4-28.
5
贺雅琴.
山西人口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64-65.
6
张朝政,陈刚.
西方文化的自我超越与后现代主义[J]
.广西社会科学,2004(11):172-175.
7
窦志力.
社会组织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J]
.决策探索,2005(11):35-36.
被引量:1
8
黄浩,田婉琳.
直销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178-179.
9
唐志君,覃小林.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困境及走向[J]
.前沿,2008(6):85-88.
被引量:10
10
孔艳,李文军,何晓琦.
从历史中找寻未来从森林中解读文化——第四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37-43.
被引量:3
<
1
2
>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范志红
卢存国
李宏军
廖宁逊
朱桂
武文
陈瑜
严晓慧
黄任之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湖南师范大学
江苏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
相关主题
中年男人
压力源
家庭压力
心理门诊
中年男性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