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双重弱势群体”:对爱滋病人及感染者生存状况的描述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爱滋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爱滋病人及感染者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双重弱势群体”。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来分析爱滋病人及感染者在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边缘化,并初步探求消除各种排斥的对策。
作者
吴玉锋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70-172,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爱滋病
社会排斥
弱势群体
分类号
C913.9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7
同被引文献
155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5
1
刘康迈.爱滋病的流行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J].社会学,2004,(1).
2
黄剑波.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艾滋病流行及防治[J]
.广西民族研究,2004(1):21-30.
被引量:7
3
周林刚.
论社会排斥[J]
.社会,2004,24(3):58-60.
被引量:95
4
黄祺.600位官员眼中的爱滋病[J].新民周刊,2004,(10).
5
景晓芬.
“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
.甘肃理论学刊,2004(2):20-24.
被引量:131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马广海.
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5):18-20.
被引量:20
2
克莱尔.肖特.
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17(4):49-55.
被引量:104
3
..http:∥www.aidscn.com/news-detail.aspid=1530.,.
4
曾鹏字.2003.“中国‘防艾’进入‘免费治疗’阶段”[N].见《北京青年报》,2003年12月1日.
5
..http:∥www.avert.org/aidsorphans2.htm.,.
6
中国国家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2003年12月1日..
7
寿蓓蓓.2001.“爱滋困境与出路”[N].见《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9日.
8
李虎军.2001:“张北川:同性恋人群的健康”[N].见《南方周末》,2001年11月15日.
9
.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四川省及云南省性病艾滋病形势分析”[Z].,2001..
10
.“温家宝握手艾滋病患者”[N].见《新京报》,2003年12月2日.
<
1
2
3
>
共引文献
207
1
张玉春,原军超.
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
.心理月刊,2022(10):36-38.
被引量:1
2
范家诚,姚永明,郑敏,袁智,韦薇.
2011-2016年贵州省少数民族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1):40-42.
被引量:10
3
刘孙香.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困境研究[J]
.社会福利,2021(6):13-20.
被引量:2
4
陈曦,张和清.
工业化社区社会排斥与居民自治的包容性社区建设行动研究——以广东珠海H社区为例[J]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21(2):1-18.
5
张漪漫,华红琴.
合而不融:随班就读儿童教育排斥研究[J]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18(2):1-16.
6
龚晶,胡世明.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教育培训[J]
.发展研究,2008,25(9):94-95.
被引量:5
7
吴玉锋.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艾滋病人及感染者[J]
.科技风,2008(2):97-98.
被引量:1
8
李晓红.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文化资本的缺失[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6(3):27-30.
9
葛笑如.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农民工贫困问题再审视[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38-43.
被引量:11
10
郑育琛,武毅英.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精英情结与社会排斥——一个典型的个案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5(5):70-74.
被引量:6
<
1
2
3
4
5
…
21
>
同被引文献
155
1
潘绥铭.
艾滋病恐慌与整肃性道德[J]
.百科知识,2002(5):41-42.
被引量:3
2
侯远高,木乃热哈,陈国光.
弱势群体如何参与STD/AIDS的防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52-57.
被引量:7
3
翟学伟.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
.社会学研究,2004(5):48-57.
被引量:522
4
翁乃群,杜娟,金黎燕,侯红蕊.
海洛因、性、血液及其制品的流动与艾滋病、性病的传播[J]
.民族研究,2004(6):40-49.
被引量:18
5
郭星华,杨杰丽.
城市民工群体的自愿性隔离[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1):57-62.
被引量:67
6
彭华民.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3-30.
被引量:115
7
靳薇.
人类学关注艾滋病[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2-11.
被引量:11
8
靳薇.
领导干部看艾滋病———知识、观念及决策行为[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18-31.
被引量:8
9
张玉萍.
少数民族防治艾滋病的思考[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32-37.
被引量:31
10
庄孔韶,杨洪林,富晓星.
小凉山彝族“虎日”民间戒毒行动和人类学的应用实践[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38-47.
被引量:56
<
1
2
3
4
5
…
16
>
引证文献
11
1
王谨.
农村艾滋病患者日常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排斥研究——以河南省ZQ村的调查为例[J]
.消费导刊,2009(6):30-31.
被引量:2
2
向德平,唐莉华.
农村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以湖北农村的调查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6):36-42.
被引量:18
3
高慧林.
运动对艾滋病疗效的探索[J]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4):39-40.
4
张宁.
社会科学研究与艾滋病传播——以中国大陆学界为中心[J]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77-82.
被引量:1
5
涂薇,余嘉元.
国外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排斥研究综述[J]
.池州学院学报,2007,21(5):118-120.
6
徐晓军,张必春.
从想象到现实:艾滋病人社会关系张力与断裂的逻辑[J]
.浙江社会科学,2009(1):69-73.
被引量:5
7
高传江.
艾滋病患者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9):248-248.
被引量:2
8
徐晓军,魏海涛.
乡村潜规则形成的惯例化——湖北HL艾滋病村庄的实践[J]
.社会主义研究,2011(6):85-91.
被引量:1
9
陈琦.
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市艾滋病村庄的调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2):78-83.
被引量:1
10
徐晓军,屈媛媛.
乡村艾滋病人印象管理的路径分化逻辑——湖北XY市艾滋病村庄的实践[J]
.湖北社会科学,2013(6):53-57.
<
1
2
>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周海涵.
人际维系与群体构建:“艾滋人群”线上社区的情感交往[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3):159-177.
2
方菲.
社会排斥视野下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图景探究——基于湖北省X村和T村的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2012(2):86-96.
被引量:12
3
张宁.
社会科学研究与艾滋病传播——以中国大陆学界为中心[J]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77-82.
被引量:1
4
李春梅.
从虚拟到现实:艾滋病人歧视环境的演变逻辑[J]
.青年研究,2008(6):38-43.
被引量:6
5
徐晓军,张必春.
从想象到现实:艾滋病人社会关系张力与断裂的逻辑[J]
.浙江社会科学,2009(1):69-73.
被引量:5
6
郇建立.
中国艾滋病的社会科学研究20年[J]
.社会科学,2009(11):83-91.
被引量:17
7
聂开琪.
论社会排斥的法律消解——以艾滋病病人社会排斥问题为核心[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5):114-120.
被引量:3
8
聂俊雄,汪荣.
论艾滋病歧视及反歧视对策[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50-52.
被引量:25
9
张宁,赵利生.
田野调查与相关艾滋病问题研究现状的回顾[J]
.学术探索,2011(1):77-83.
被引量:1
10
李志坚,徐慧芳,李燕,樊莉蕊,陈蔼端,何文雅,李亚勇,张燕燕,林鹏,李艳.
社会工作机构参与艾滋病病人关怀服务的实践探索[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4):453-455.
被引量:4
<
1
2
3
4
>
1
张金峰.
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需求的性别差异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3(1):63-67.
被引量:4
2
失独老人,明天如何养老?[J]
.创造,2012,20(9):64-65.
被引量:2
3
苏瑞.
健全儿童医疗保障 改善农民工子女健康状况[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0(6):79-82.
4
王莉莉.
女性丧偶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状况分析[J]
.南方人口,2011,26(2):31-38.
被引量:14
5
张壤玉.
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6):153-155.
被引量:11
6
单既有.
欧洲养老保障新动向给我们的启示[J]
.老龄问题研究,2007(10):44-47.
被引量:1
7
李翠英.
当前我国城市外来人口医疗问题的制度分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2):15-17.
8
白娜.
丹东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
.中国外资,2012(21):202-203.
被引量:4
9
黄翠萍.
艾滋孤儿家族抚育模式: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均川镇的多个案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2(1):1-4.
被引量:2
10
严晓萍.
老年群体需求与社会影响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1(S1):19-20.
<
1
2
>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郑毓信
刘爽
陈希孺
单墫
华应龙
邹丽萍
王志宏
陈昱
周华
相关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学好数学
特殊教育
数学
中学生
教学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