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8
出处
《药品评价》
CAS
2005年第2期144-145,130,共3页
Drug Evaluation
参考文献8
1 高志安,张世羽,杨光华.肿瘤抑制基因p16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2003,30(1):70-72. 被引量:4
2 金晓明,李双官.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状况及展望[J]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2):103-105. 被引量:3
3 陈华友,崔振玲,吴自荣.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3):167-169. 被引量:15
4 余鹰,朱诗国,张必成,李忠花,向娟娟,周鸣,李小玲,李桂源.BRD7基因转染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 .癌症,2001,20(6):569-574. 被引量:17
5 张小田,陈维刚,黎健.p53基因诱导膀胱癌细胞HTB9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J] .肿瘤,2001,21(1):29-31. 被引量:6
6 吕东升,周平华,艾智武,徐炎军,刘非,汪玉兰.基因工程乙肝-百白破四联疫苗稳定性研究[J]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0,29(5):405-407. 被引量:1
7 侯化,扬光彩.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进展[J] .陕西医学检验,2000,15(2):57-59. 被引量:4
8 邹宗亮,王升启,王志清.基因芯片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9,26(6):332-33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40
1 景燕.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探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20(12):133-134. 被引量:6
2 李鸣,李万波,周爱儒,顾方六.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对膀胱癌细胞生长抑制和H-ras基因表达调控[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5):259-261. 被引量:4
3 [1]Pease AN,Solas D,Sullivan EJ,et al.Light-generated oligonucleotide arrays for rapid DNA sequences analy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 91(11):5022.
4 [2]Schena M, Heller KA, Theriault TP, et al.Microarrays: biotechnology′s discovery platform for functional genomics[J].TIB Tech,1998, 16(3):301.
5 [3]Marshall A, Hodgson J.DNA chips: An array of possibilities[J].Nat Biotechnol,1998, 16(1):27.
6 [4]Shchepinov MS,Case-Green SC,Southern EM.Steric factors influencing hybridisation of nucleic acids to oligonucleotide arrays[J].Nucleic Acids Res,1997, 25:1155.
7 [5]Gray NS,Wodicka L,Thunnissen AM,et al.Exploiting Chemical libraries,structure and genomics in the search of kinase inhibitor[J].Science,1998,281(5376):531.
8 [6]Goffeau A.Molecular fish on chips[J].Nature,1997, 385(6613):202.
9 [7]Hua Z,Jianping C,Mamtora G,et al.Cellular gene expression altered by human cytomegalovirus:global monitoring with oligonucleotide arrays[J].Proc Natl Sci USA,1998,95:14470.
10 [8]Chambers J,Angulo A,Amaratunga D,et al.DNA microarrays of the complex human cytomegalovirus genome:profiling kinetic class with drug sensitivity of viral gene expression[J].J Virol,1999,73:5757.
共引文献48
1 包文奇,崔迎旭.基因芯片技术在预防兽医学中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0):78-80. 被引量:3
2 沈红,李焕荣,陈葵,马俊云,吴国娟.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4):77-80. 被引量:8
3 刘占通,文英会,金喜新,崔保安.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J] .生物学通报,2005,40(2):10-12. 被引量:10
4 徐志尧.生物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J] .天津药学,2004,16(6):38-41. 被引量:6
5 刘福言.上海国寿进军便利店、超市、24小时卖保险[J] .上海保险,2005(4):51-51.
6 胡岳山,李杰芬,王斌.肾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13-15. 被引量:1
7 许沈华.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应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3,1(3):6-11. 被引量:1
8 刘华英,李桂源.侯选抑瘤基因BRD7及家族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5,32(9):811-816. 被引量:5
9 彭聪,李小玲,周鸣,刘华英,王莉莉,张秋红,杨一新,吴尚辉,黄柏英,熊炜,李桂源.鼻咽癌相关基因BRD7对鼻咽癌细胞CNE1的影响[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5,32(9):842-849. 被引量:3
10 周鸣,徐晓杰,彭聪,何佳瑾,彭淑平,李小玲,卢建红,李桂源.BRD7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假定核输出信号序列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22(5):373-37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11
1 方鹏.基因工程应用简述[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30-30. 被引量:4
2 曹明成,黄顺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 .安徽医药,2004,8(6):470-472. 被引量:7
3 李刚,周成明,姜晓莉,何钟佩.甘草栽培与甘草酸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4,27(6):462-465. 被引量:12
4 徐程,沈颖,张铭.石斛属药用植物鉴定研究[J] .中草药,2004,35(8). 被引量:9
5 陆茵,陈文星,常在,孟政杰.探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中药药理研究的新方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6):321-323. 被引量:8
6 邰昌松 ,黎燕 ,杨青 ,沈惠麒 .牛黄对三氯乙烯致ICR小鼠DNA损伤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483-484. 被引量:5
7 仲伟鉴,张小强,浦跃朴,肖萍.冬虫夏草与人工虫草菌丝体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4):330-331. 被引量:19
8 崔光红,陈敏,黄璐琦,肖苏萍,李达.药用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27-730. 被引量:28
9 李德秀.冬虫夏草与其伪品及混淆品的鉴别[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672-672. 被引量:2
10 宋经元,郭顺星,肖培根.近10年来石斛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0):725-727.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8
1 莫雪梅.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2):75-77. 被引量:1
2 邢雁霞.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J] .山西医药杂志,2006,35(9):810-811.
3 邢雁霞,刘斌钰.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48-50. 被引量:2
4 谢斌,严小军.中药领域中引入基因工程的思考[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4):74-75.
5 杨林,聂克艳,杨晓容,高红卫.基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1130-1133. 被引量:4
6 吴娜.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J] .科技信息,2008(12):240-240. 被引量:1
7 孙银华,张瑞,裴善良.基因表达差异比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218-220. 被引量:2
8 任国领,侯晓哲,赵晓菊,胡敏,曲丽娜,张虹.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整合与优化的改革与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6):275-27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3
1 乔楠,郭威,于大禹.固定化基因工程菌应用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0(2):18-21. 被引量:8
2 谢斌,严小军.中药领域中引入基因工程的思考[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4):74-75.
3 刘欣鹤.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45-46. 被引量:1
4 符瑞晨.浅析生态污染及治理技术的创新[J] .山西化工,2016,36(3):99-101. 被引量:1
5 牛苑多.发展基因工程对医学的重要意义分析[J] .祖国,2018,0(1):62-62.
6 郭滢,张艳,韩凤娟.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卵巢癌组织的相关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18,46(1):36-40. 被引量:5
7 陈云雨,付正豪,刘晓平.整合型设计性综合大实验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生命的化学,2020,40(6):948-955. 被引量:1
8 林青.例说基因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中学生物教学,2020(13):12-14. 被引量:1
9 杜祎凡.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生产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2020(21):145-146. 被引量:2
10 高兆建,张娜,周金伟,范晓博,张传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7):280-282. 被引量:3
1 有关肝螺杆菌[J]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29-29.
2 王晓苹,陈拱立,陈亢川.285株气单胞菌的生物性状及药物敏感性[J] .福建医药杂志,1990,12(2):23-25.
3 广旸,陈松,张君严.表皮干细胞生物性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医院,2007,7(7):15-17. 被引量:2
4 赵乃昕.嗜麦芽寡食(窄食)单胞菌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23(1):33-36. 被引量:11
5 李思源,姜玉峰,慕晓玲.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性状研究[J] .农垦医学,2004,26(5):320-323.
6 国家级精品课程网上免费开放[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47-47.
7 慕晓玲,李思源,姜玉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性状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337-339.
8 王胜军,许化溪,王卉放,黄诒森,臧磊,张鹤云,金以丰,刘恭植.人源性TPO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J] .免疫学杂志,1998,14(2):118-120.
9 邹声泉.纳米生物技术在胆道肿瘤基础研究与展望[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11):2253-2254. 被引量:1
10 张云松,何井华,罗少军,李叶扬,梁岷.半边旗5F对人病理性瘢痕动物模型生物性状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1):1677-168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