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模式”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42-43,共2页
同被引文献44
-
1何自力,乔晓楠,李菁.中国模式与未来道路探索[J].社会科学研究,2009(2):54-59. 被引量:26
-
2韦伟强.中国模式的价值和理念——兼谈中国经验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自我启示[J].长白学刊,2007(2):45-48. 被引量:10
-
3赵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J].南风窗,2004(07X):43-43. 被引量:4
-
4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庄俊举.解读中国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60-66. 被引量:59
-
5田春生.“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比较初探[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77-80. 被引量:17
-
6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9-11. 被引量:113
-
7田春生.理解“中国模式”的制度视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15-18. 被引量:16
-
8俞可平.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J].红旗文稿,2005(19):13-15. 被引量:38
-
9高柏.新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比较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1):114-139. 被引量:48
-
10宋林飞.“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J].社会科学战线,2006(2):166-177.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勇.近年来中国模式研究评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2):88-93.
-
2邱海平,张宇,郑吉伟,赵峰,沈尤佳,张晨,蔡万焕,王娜,李怡乐,靳晓春,秦韬,王婷,徐玉立,吴晓迪,李亚伟,冯志轩,马慎萧,李晓晨,苗奇,牛耀辉,施戍杰.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1年)[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3(1):3-65. 被引量:7
-
3刘文勇.中国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物价,2012(2):63-65.
-
4张起梁,许信胜.“中国模式”辨析——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中国模式”崛起[J].南方论刊,2012(4):4-8.
-
5喻卿.中国经济模式下的社会公平问题[J].学理论,2014(1):94-95.
-
1唐峥云.计算平均速度简便方法的探讨[J].广西审计,2000(2):24-25.
-
2高税收下低福利:谁之错[J].财经文摘,2009(5):34-35.
-
3裴长洪.新阶段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J].中国经贸导刊,2009(6):4-6. 被引量:2
-
4乙臻.东南亚货币行情可期[J].卓越理财,2008(6):68-68.
-
5黄涛.璧山:开启高速发展大幕[J].农家科技(乡村振兴),2011(2):70-75.
-
6刘伟.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2010(7):12-15. 被引量:1
-
7李文龙.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困境[J].经济月刊,2001(12):68-69.
-
8王春志.方程帮忙赶火车[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09,16(2):24-25.
-
9郭振林.南朝鲜资金市场的发展[J].浙江金融,1991,0(3):54-56.
-
10特里芬2.0时代 黄金疯狂飙升[J].经济展望,2011(9):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