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学生科技活动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新形势下,高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主题,牢固树立起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以提高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鉴于此,本文拟就加强高校学生科技活动的创新做一探讨。
作者
朱华山
徐杰
张荣才
机构地区
石家庄经济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1期104-105,共2页
基金
石家庄经济学院基金项目<学生创新组织之于大学生科技工作>(编号:XS200406)资助。
关键词
活动创新
高校学生
学生科技活动
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科研意识
青年学生
素质教育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主题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322.2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23
1
成彩莲,张同存,王震宇,夏瑞明,朱汉荣.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53-55.
被引量:8
2
陈分雄,叶敦范,杜鹏辉.
通过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65-68.
被引量:10
3
李玉华,关旭.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陷与改善措施[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93-96.
被引量:23
4
陈艳,曹然然.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5(4):50-52.
被引量:19
5
周雄.
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新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2005(8):87-89.
被引量:11
6
郑美玲.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
.青年探索,2005(5):43-44.
被引量:13
7
唐艳兰,安明硕.
本科生早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
.江苏高教,2005(6):106-108.
被引量:11
8
王平祥,唐铁军.
着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102-105.
被引量:45
9
李永忠,袁新海,余志坚,贾海英.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初探[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573-576.
被引量:14
10
周培松,孟三爱.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63-64.
被引量:31
<
1
2
3
>
引证文献
10
1
张勇,林晓冰.
培养中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18-119.
被引量:3
2
周仲魁,夏菲,梁丽萍,唐燕玲.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9-52.
被引量:36
3
刘晓云.
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J]
.教师,2009(22):18-19.
被引量:3
4
邵世志.
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0(11):79-81.
被引量:16
5
张友志,苏本跃,江伟.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0(11):148-149.
被引量:14
6
王洪丰.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113-114.
被引量:1
7
张宏玲,王奔.
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初探[J]
.湖北畜牧兽医,2015,36(2):63-64.
被引量:2
8
黄继平,张兴兰.
信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时代,2015(8):66-67.
被引量:5
9
张宏玲,王奔.
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初探[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24(4):46-47.
被引量:1
10
邓少川.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解析——基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考察[J]
.山东工会论坛,2021,27(5):18-2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郭慧华,张翔.
对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探讨[J]
.硅谷,2009,2(20).
被引量:1
2
黄乡生.
《信号与系统》重点建设课程群的若干问题探讨[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418-421.
被引量:23
3
薛丹.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8(15):166-167.
被引量:10
4
朱新力.
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44-146.
被引量:18
5
唐杰,王跃球,尹进田.
大学生创新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119-120.
被引量:5
6
林琳,曾科.
关于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09(27):143-144.
7
王春潮,徐跃进,王平祥.
强化实践 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7-10.
被引量:33
8
徐洪珍,李茂兰.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94-297.
被引量:57
9
唐杰,尹进田,唐宏伟,李海娜.
地方院校电气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124-126.
被引量:2
10
戴军,周丽春.
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370-373.
被引量:15
<
1
2
3
4
5
…
9
>
1
张强,梁辰,何涛.
搭建学生科技活动平台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学生科技活动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9-12.
被引量:5
2
张新福,孙宇昊.
高校学生科技活动在大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61-64.
被引量:5
3
尤建中.
实施科学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J]
.科学大众(中学生),1999,0(5):37-37.
4
徐文余.
提高辅导学生科技活动的艺术性[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1(8):77-77.
5
杨绪杰,华万森,金序兰,陆路德,汪信.
开展科技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1):61-62.
被引量:1
6
朱强,刘健.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设计艺术研究,1996(4):49-50.
7
朱军,谢芳.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41-41.
8
王准,滕国生.
开创燕山大学学生科技活动的新局面[J]
.教学研究,2000,23(1):5-7.
被引量:2
9
白小云.
实施科教活动 构建和谐校园[J]
.发现,2007,0(S1):211-214.
10
齐海东,秦正坤,王立忠,王国峰.
地方院校电气类学生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5):120-122.
<
1
2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江乃武
于鸣镝
宋培元
叶继元
刘普
方宝花
汤罡辉
王景文
秦晓丹
相关机构
中华医学会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汕头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期刊管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