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
5
STUDY ON PLANT REGENERATION OF SOYBEAN(GLYCINE MAX(L.)MERR.)IN MONOCELL CULT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些年来,大豆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较快。大豆花药,叶片,下胚轴、子叶节,茎尖等外植体均能再生植株。大豆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对大豆的遗传操作和突变体选择都有重要意义。迄今,关于大豆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仅李宝健等人在国外有过报道,而国内尚无成功的报告。本文用大豆幼胚子叶的愈伤组织分离出单细胞,经培养再生成植株。
作者
罗希明
赵桂兰
安利佳
何孟元
郝水
机构地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英文版)
关键词
大豆
单细胞
植株再生
Monecell
Glycine max(L.)Merr
Plant regeneration
分类号
S565.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4
1
张谦,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5卷,66页
2
杨振堂,科学通报,1984年,16卷,1012页
3
尹光初,黑龙江农业科学,1981年,1期,12页
4
团体著者,植物学报,1976年,38卷,258页
同被引文献
80
1
卞连荣.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简况[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42-42.
被引量:4
2
康玉庆,张存金,王洪隆.
基因枪技术研究现状[J]
.生物学杂志,1993,6(5):29-29.
被引量:1
3
周思君,尹光初,雷勃钧,何志鸿.
从大豆幼胚诱导胚胎发生再生植株[J]
.大豆科学,1989,8(1):39-45.
被引量:41
4
顾和平,沈克琴,陈新.
我国南方春大豆的遗传改良及其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5):1-4.
被引量:1
5
吕慧能,盖钧镒,马育华,卫志明,许智宏.
不同激素条件下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J]
.作物学报,1993,19(4):328-333.
被引量:5
6
张贤泽,小松田,隆夫.
大豆原生质体经体细胞胚再生植株[J]
.中国科学(B辑),1993,23(2):154-158.
被引量:21
7
李占军,魏玉昌,杜连恩.
大豆新品种化诱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5,9(2):63-64.
被引量:24
8
肖文言,王连铮.
大豆幼荚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J]
.作物学报,1994,20(6):665-669.
被引量:14
9
杜娟,田立国,母秋华,林振江,杨海军,张新生.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J]
.吉林农业科学,1995,20(3):13-14.
被引量:4
10
李大玮,J.Schmid,E.R.Keller.
大豆未成熟胚培养中高浓度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其植株再生[J]
.Acta Botanica Sinica,1989,31(5):349-354.
被引量:4
<
1
2
3
4
5
…
8
>
引证文献
5
1
周思君.
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4(5):35-37.
2
刘博林,徐民新.
两个栽培大豆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2):11-13.
被引量:20
3
杨莹.
大豆品种改良的研究概况[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12-14.
被引量:1
4
王卢平.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J]
.农家顾问,2014(12X):60-60.
被引量:2
5
王萍,王罡,吴颖,季静.
大豆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03,22(2):142-145.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刘水丽,杨其长.
无糖培养条件下三种大豆组培苗生长差异研究[J]
.大豆科学,2007,26(2):163-166.
被引量:7
2
刘思言,王丕武,关淑艳,姚丹,刘慧婧,江源,鞠晓晨.
6-BA对大豆愈伤组织诱导影响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6):3999-4001.
被引量:1
3
何恩铭,齐香君,陈秀清,王薇.
大豆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离体培养[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5):29-31.
被引量:8
4
王晓春,刘尚前,王罡,季静,王萍.
大豆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6,25(2):149-152.
被引量:5
5
张银霞,宋晓华,李英慧,邱丽娟.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基因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06,25(3):309-313.
被引量:3
6
朱学艺,梁晓芳,李红芳.
激素对大豆悬浮细胞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4):562-566.
被引量:5
7
张东旭,张洁,商蕾,张蕴伟,杨春燕,王冬梅.
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7-13.
被引量:18
8
王晓春,王罡,季静,王萍.
2,4-D对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增殖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6):1112-1114.
被引量:2
9
余永亮,梁慧珍,王树峰,练云,位艳丽,王庭峰.
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J]
.大豆科学,2010,29(1):143-150.
被引量:47
10
韩阳,王昌凌,赖冰冰.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抗病毒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1):118-120.
被引量:2
<
1
2
3
4
>
1
李文雄,曾寒冰,胡尚连.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单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7(4):313-320.
被引量:2
2
胡尚连,李文雄,曾寒冰,刘锦红.
小麦单细胞培养的研究——再生植株后代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强度[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33(3):209-212.
被引量:3
3
胡尚连,曾寒冰,李文雄.
小麦单细胞培养的研究——再生植株后代穗部产量构成性状变异[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1):1-8.
被引量:6
4
黄逸强,邓鸿德,吴京华,谭志军.
多胚水稻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J]
.作物研究,1991,5(1):30-31.
被引量:1
5
张相岐,王献平,安利佳,王惠枝.
土人参的组织和单细胞培养及试管苗开花结实[J]
.西北植物学报,1996,16(1):1-7.
被引量:13
6
胡尚连,曾寒冰,李文雄.
小麦单细胞培养的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遗传稳定性[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7(1):1-8.
被引量:12
7
安利佳,张俊敏,李风霞,罗希明,何孟元,郝水.
天蓝苜蓿单细胞培养植株再生[J]
.实验生物学报,1991,24(2):119-125.
被引量:4
8
周家祺.
谷物育种新技术——单细胞培养[J]
.世界农业,1980(6):62-62.
9
马莲菊,高峰,王艳,刘世强.
玉米细胞悬浮系建立和单细胞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215-218.
被引量:3
10
贾景明,张树玉,赵晓睿,刘永昌.
玉米单细胞培养的研究[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2):47-51.
<
1
2
>
Acta Botanica Sinica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陆巍峰
杨曦
周宇晨
胡小军
潘晓斌
陈楠希
胡虎肇
张晓霞
李青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相关主题
金融运行报告
产业增加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经济运行
同比增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