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地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86-393,共8页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参考文献48
-
1孙本经,刘培桐,王华东.焦作市人-环境系统的结构、发展与协调控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89,9(1):1-10. 被引量:14
-
2曲格平.世界环境问题的新发展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环境科学,1989,9(3):163-168. 被引量:2
-
3王明远,地理知识,1988年,12卷
-
4李洪珍,世界环境,1988年,4卷,14页
-
5赵德春,世界环境,1988年,2卷,8页
-
6应卫明,土壤学报,1988年,25卷,4期,336页
-
7沈海,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10卷,6期,1页
-
8唐以剑,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1988年
-
9唐永銮,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1988年
-
10曾北危,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1988年
二级参考文献2
-
1徐锡申,协同学,1984年
-
2刘培桐,环境科学概论,1982年
共引文献14
-
1漆安慎,赵彩凤,杜婵英,王华东.工业-环境系统的非线性描述[J].环境科学,1993,14(6):12-15. 被引量:7
-
2刘文英,姜冬梅,陈云峰,陆根法.自组织理论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J].生态环境,2005,14(4):596-600. 被引量:26
-
3徐君.矿区产业发展的非线性嵌套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805-807.
-
4程开明,陈宇峰.国内外城市自组织性研究进展及综述[J].城市问题,2006(7):21-27. 被引量:8
-
5陈诚坤.关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讨论[J].江苏环境科技,1996,9(3):8-10.
-
6杜云雁,吴跃明,张翼.表征苏南城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J].上海环境科学,1997,16(6):12-15. 被引量:11
-
7史东梅,孙保平.可持续发展几个理论问题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9,22(3):94-96.
-
8曾旗,王素玲,邓纪恩.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矿区各产业协调与发展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29(4):441-444. 被引量:1
-
9苏小康,曾光明,黄国和,李建兵.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3):3-6. 被引量:1
-
10曹勇宏,尚金城.长春市环境问题的经济成因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2):99-104. 被引量:5
-
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陶澍[J].中国基础科学,2000(8):51-52.
-
2罗国煜,李晓昭,闫长虹,储同庆.论环境岩土工程及其环境地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3,25(1):101-104. 被引量:7
-
3林年丰,汤洁.GIS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J].土壤与环境,2000,9(4):259-262. 被引量:13
-
4王天阳,李凤全.在环境地学研究中应用GIS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0):21-22. 被引量:8
-
5孙卫东,杨昌明,闫军印.三峡库区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经济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5,18(1):52-57.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