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展现人的存在本质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从科学技术的本质出发,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就应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为人类造福。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综合协调人、自然和科技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者
王海霞
机构地区
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第10期135-136,共2页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in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价值基准
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
人文价值
基准
以人为本
科技进步
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
人类
分类号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5
1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123,44.
2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美)萨尔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
(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谈人生[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22
1
董迎春.
论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理论渊源[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33-138.
被引量:1
2
朱寿兴.
论审美体验的性质及其中介性意义[J]
.社会科学家,2005,20(2):11-13.
被引量:3
3
王海霞.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5):24-26.
被引量:8
4
杜建雨,庞仁松.
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2):1-4.
被引量:1
5
耿步健,史丽琴.
构建真实集体主义政治是根治党内腐败的有效途径[J]
.社会科学家,2011,26(5):46-49.
6
张正江.
教育即游戏[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6):5-8.
被引量:13
7
谭丽媛.
自我实现:马斯洛与马克思思想的差异[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14-17.
被引量:1
8
孙德忠.
科技文化:“人的自然”延展与整合之本[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9):117-121.
被引量:2
9
李泉,杜敏.
马克思异化批判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J]
.巢湖学院学报,2013,15(1):37-42.
10
王磊.
马克思分工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本解读[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9-8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2
1
贺善侃.
科技价值的迷失与社会发展的误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41-47.
被引量:4
2
尚仲生.
论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J]
.江汉论坛,1999(5):29-33.
被引量:2
3
朱葆伟.
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
.哲学研究,1995(7):27-36.
被引量:43
4
谢永康.
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J]
.江海学刊,2004(5):34-40.
被引量:5
5
贺善侃.
论科技的人文价值[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7):65-69.
被引量:7
6
齐梅,柳海民.
关于教育起源的假想与推断[J]
.辽宁教育研究,2004(7):17-20.
被引量:7
7
颜天民.
论竞技体育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J]
.体育科学,2004,24(10):17-20.
被引量:12
8
吴伯田.
科技的价值属性与道德建设[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4):60-64.
被引量:4
9
王树松.
简论技术价值合理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27-29.
被引量:6
10
张铃,傅畅梅.
从技术的本质到技术的价值[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2):11-1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7
1
单美贤,李艺.
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J]
.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59-66.
被引量:9
2
李兰芬,王永明.
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J]
.学海,2007(6):63-66.
被引量:1
3
单美贤,马万全.
价值论视野中教育与技术的关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18-21.
被引量:2
4
单美贤,李艺.
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探讨[J]
.教育研究,2008,29(5):51-55.
被引量:26
5
冯永琴.
技术实践知识的性质与学徒学业评价[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33):20-26.
被引量:4
6
陈登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种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分析视角[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8):8-13.
被引量:1
7
陈登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及其当代意蕴——一种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分析视角[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3):65-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吴华,卢小男.
多媒体教学环境辅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探索[J]
.数学教育学报,2009,18(2):72-75.
被引量:6
2
韩东屏.
审视科学禁区之争[J]
.湖南社会科学,2009(3):1-6.
被引量:1
3
西广明.
德育域教育技术移植评价——以资源为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5-118.
4
朱爱芝,贾靖林.
从教育发展史的视角审视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6):546-548.
5
朱爱芝,熊才平,贾靖林,黄伟琳.
从教育的保守性看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0-13.
被引量:15
6
聂竹明,张舒予.
教育技术支持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探析——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10,31(2):63-67.
被引量:5
7
高铁刚.
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3):16-22.
被引量:2
8
殷华成.
论安德鲁·芬伯格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J]
.中国成人教育,2010(3):89-90.
被引量:1
9
熊才平,杨薇薇.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
.教育研究,2010,31(4):80-84.
被引量:21
10
王卫军,王文君.
教学中技术应用价值取向的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11-14.
被引量:3
1
朱皓.
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24):79-79.
2
马越.
让信息技术课堂回归原生态[J]
.考试周刊,2011(49):167-168.
被引量:2
3
林晓玲.
语文课程 信息技术 学生主体的整合[J]
.山西教育(教学版),2009(8):39-40.
4
郭芳.
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22-23.
被引量:2
5
赵志梅.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外语文(下),2015(5):159-159.
被引量:1
6
陈爱强,于丽娜.
从一堂课,浅谈通用技术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教师,2009(S2):398-399.
7
杨芳.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0):145-145.
被引量:4
8
聂荣臻.
帮学生建构幸福的人际关系[J]
.天津教育,2015,0(2):60-61.
9
束正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探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0(10X):60-60.
10
陆梅.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J]
.电子制作,2014,22(10X):173-173.
科技创业月刊
200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