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0-31,共2页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4
1 张仲平,赵惠英.香椿叶中黄酮成分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141-142. 被引量:21
2 唐晓珍,孙玉顺,王博,孙淑静,傅茂润.香椿的营养与医疗保健作用[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19(1):67-68. 被引量:9
3 王新生.几种常见野菜的药用与食疗[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5,14(3):56-59. 被引量:35
4 Lee,MH 黄亦琦.中医诊治慢性疲劳免疫功能紊乱综合征的探讨[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6):15-17. 被引量:152
二级参考文献10
1 楼炉焕,李根有,吕正水,董直晓,徐柳杨,杨才进,周洪青.泰顺县植物资源调查报告[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4):327-334. 被引量:10
2 杨义方,刘小乔.银杏叶及其制剂的定性定量分析[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5,10(4):147-153. 被引量:10
3 王新生.几种常见野菜的药用与食疗[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5,14(3):56-59. 被引量:35
4 傅丰永 刘永隆 尚天民.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的分布及药用价值和新药的寻找[J].植物学报,1980,22(1):87-92.
5 余超波.森林蔬菜-香椿.植物杂志,1998,(1):7-7.
6 张仲平,邵林.香椿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 .中药材,1999,22(11):578-578. 被引量:27
7 仲英,唐文照,丁杏苞,左春旭.不同树龄的银杏叶在不同生长季节中银杏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变化[J] .中草药,1999,30(12):909-910. 被引量:17
8 张仲平,邵林.香椿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TLC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4):237-238. 被引量:14
9 陈铁山,罗忠萍,崔宏安,郑晓芹,刘珍珠.香椿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0,24(2):1-2. 被引量:87
10 张仲平,赵惠英.香椿叶中黄酮成分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141-142.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212
1 刘安利,杜培学,袁周萍.针刺背俞穴配合中医汤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4):171-174. 被引量:4
2 张福侠,汤立新,逯俭.俞原配穴为主微创埋线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4):7-10.
3 吴若菁,陈奋飞,王逸群,林子都,杨敏.香椿中内生固氮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4):129-132. 被引量:2
4 于铁.自拟中药复方“心身合剂”治疗亚健康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08,36(2):55-56. 被引量:1
5 李秀信,张院民,刘青利,李萍.香椿叶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z1):86-88. 被引量:19
6 龚双姣,邓琴,陈功锡.湘西种子植物野菜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J] .生命科学研究,2002,6(S2):41-44. 被引量:10
7 薛玲,李长峰.香椿芽总黄酮的初步药效学实验[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685-686. 被引量:14
8 张纯娟.皮肤针叩刺拔罐治疗疲劳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37-37. 被引量:5
9 朱文罡.腹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J] .河南中医,2004,24(12):56-56. 被引量:5
10 鄂建设,文碧玲.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刊,2005,23(2):349-349.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28
1 王鹏程,涂炳坤,叶要妹,杜令慧.不同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芽营养成分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6):56-57. 被引量:26
2 王天芳,焦扬,郑君芳,刘雁峰,张翠珍,王琳,刘晓兰,刘燕,康纯洁.“消疲怡神口服液”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S1):32-34. 被引量:9
3 侯莉娟,刘晓莉,乔德才.大鼠游泳运动疲劳模型建立的研究[J]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1):1-3. 被引量:60
4 彭方仁,梁有旺.香椿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3-6. 被引量:69
5 郎进宝,陈惠源,张志平,汪碧丽,毛贵飞,徐本标.香椿的开发价值及其露地矮化密植与大棚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5):57-58. 被引量:1
6 张毅平,张英,张仲平,刘玉红.香椿叶中氨基酸的分析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30-32. 被引量:6
7 时学英.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7):394-395. 被引量:21
8 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35.
9 GB1519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10 CHEN H M,WU Y C,CHIA Y C,et al.Gallic acid,a major component ofToona sinensis leaf extracts,contains a ROS-mediated anti-cancer activity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J].Cancer Letters 2009,286:161–171.
引证文献4
1 吴若菁,陈奋飞,王逸群,林子都,杨敏.香椿中内生固氮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4):129-132. 被引量:2
2 程东,都国山,韩晓英,张天亮.香椿保健茶毒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5):576-579. 被引量:1
3 张林甦,夏亚兰,彭泽萍.香椿蛋白质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0-10841. 被引量:2
4 成泽东,赵奕,陈以国.温和灸“关元”穴对慢性疲劳大鼠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2):339-341.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27
1 李振东,陈秀蓉,李鹏,满百膺,王辰月,邹雨坤,徐长林.珠芽蓼内生固氮菌鉴定及其固氮基因分析[J] .草地学报,2009,17(5):552-557. 被引量:8
2 陈刚,杨玉珍,马晓.香椿化学成分与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3(20):189-192. 被引量:15
3 李葆青,邱模炎,李楠,王绍华,栾洁.灸法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3,8(10):1233-1236. 被引量:7
4 李雯,阎爱华,黄秋娴,李玉灵,赵顺.尾矿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高效固氮菌的筛选及Biolog鉴定[J] .生态学报,2014,34(9):2329-2337. 被引量:11
5 陈晓琳,朱丹,唐成林,谢辉.针灸综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验案1例[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4):93-94. 被引量:3
6 张宝文,翟恒,苑迅.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及机理研究进展[J] .大连大学学报,2015,36(6):82-85. 被引量:2
7 詹振吉,王健.艾灸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16,31(3):449-452. 被引量:53
8 寇任重,邹洋洋,张建斌.艾灸关元穴生物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 .中国针灸,2016,36(12):1273-1277. 被引量:36
9 李金霞,谢晶军,潘中强,郭小青,李烨,傅瑞阳.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7,37(12):1276-1279. 被引量:11
10 杨姝瑞,刘嘉颖,刘建民,曹春浩,涂佩瑶,刘婧.电针对SAMP8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40、CD80分子表达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34-38. 被引量:2
1 范志红.3月香椿最诱食欲[J] .医食参考,2009(3):16-16. 被引量:1
2 李红月,陈超.香椿子总多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观察[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58-60. 被引量:10
3 秦云.食香椿致支气管哮喘发作1例分析[J] .中国保健,2009(25):1161-1162.
4 张劲松.科学、有效、安全补硒[J] .大众医学,2012(8):46-46.
5 石纪珍.渗出性胸膜炎27例临床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19(1):93-96.
6 高延萍.快乐周末自驾车下乡[J] .养生大世界(B版),2006(10):22-23.
7 张延坤,舒玉刚.中药防治高原病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 .高原医学杂志,2011,21(1):57-62. 被引量:11
8 女性抗疲劳重在补铁[J] .婚育与健康,2009(1):33-33.
9 柴枝楠.路边的野菜不能采——当心“吃春”吃出病来[J] .医药与保健,2010(5):21-21.
10 周家利,彭介年,蒲开春,马强,王洪飞,徐秀杰.黄连素抗疲劳作用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63-26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