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收入分配的变迁——从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被引量:
1
The Chang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From the fairness priority to the performance priority with equal importance for fairnes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权衡体现了人们的分配观念,分配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中,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相一致,我国的收入分配观念经历了如下变迁过程: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优先→按劳分配原则下的公平优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下的兼顾效率和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要素贡献分配下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再分配体现公平。
作者
任太增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80,共5页
Academic Exchange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变迁
公平
效率
分类号
F014.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296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共引文献
4296
1
祝福恩.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新发展观的确立[J]
.学习与探索,2004(4):1-4.
被引量:2
2
张春姣.
社会主义的历史与邓小平理论的创生[J]
.学习与探索,2004(4):5-7.
3
房宏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性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4(4):8-9.
4
刘建民,陈曦,李健.
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再认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36-41.
被引量:1
5
李默海.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与中国现代国家之建设[J]
.求实,2004(8):4-6.
6
路爱林.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
.求实,2004(8):7-10.
被引量:1
7
陈坚.
邓小平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J]
.求实,2004(8):11-14.
8
黄大建.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科学性解析[J]
.求实,2004(8):15-17.
9
颜长青,刘俊.
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10
孙亚忠.
WTO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J]
.理论与改革,2004(4):55-57.
同被引文献
7
1
李军鹏.
质疑“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J]
.金融信息参考,2005(2):35-36.
被引量:4
2
Matsumoto, Mutsumi. Re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ax competi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Sep2008,Vol. 64 Issue 2:480-487.
3
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1.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徐现祥,王海港.
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J]
.经济研究,2008,43(2):106-118.
被引量:93
6
霍丽,高海燕.
论国民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6):5-9.
被引量:2
7
李辉亿.
公平与效率的衡量、结合与路径依赖——兼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J]
.求索,2003(5):43-4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李晓宁.
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制度改革:演进与趋向[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117-12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晓玲.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多层解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7):101-102.
被引量:1
2
周岑银.
从“优先论”到“兼顾论”:新时期公平与效率观的转向与困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2(1):96-100.
被引量:1
1
董全瑞.
诺思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认同[J]
.江汉论坛,2006(9):19-22.
2
赵振华.
加快构建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新秩序[J]
.经济,2013(4):15-15.
3
杨宏翔.
按要素贡献分配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4):55-56.
4
钺士.
按要素贡献分配[J]
.上海综合经济,2002(12):1-1.
5
贾香翠.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7(1):18-19.
6
杨淑华.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构建收入和谐社会[J]
.商业研究,2006(13):11-15.
被引量:1
7
黄邦根.
“按要素贡献分配”与“按劳分配”的比较研究[J]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5):4-6.
被引量:1
8
郝庆林.
知识经济与理财观念的转变[J]
.绥化师专学报,2000,20(3):25-26.
9
王卫星,林凯.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省的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33-38.
被引量:1
10
谷书堂.
对“按要素贡献分配”及其与收入差距扩大关系的思索[J]
.南开经济研究,2003(5):19-23.
被引量:6
学术交流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