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致毒论治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致毒论治的机理。方法:本文从痰瘀致毒与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相关性入手,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论述,进一步论述预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措施。结果:认为缺血性中风其病机主要是痰浊与瘀血互结,蕴结于脑,化生内毒,损伤脑络,发为中风。结果:化痰祛瘀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措施。
作者
余勃
许鹏
李军(指导)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4,共2页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脑缺血
中医药疗法
中医病机
活血祛瘀药
化痰药
缺血性中风
发病机理
化痰祛瘀
从痰瘀致毒论治
分类号
R25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32
同被引文献
16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6
参考文献
9
1
宋剑南.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痰及痰瘀相关[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40-43.
被引量:159
2
方永奇.
痰证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20-23.
被引量:34
3
宋剑南,刘东远,牛晓红,金红,李爱华.
高脂血症与中医痰浊关系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49-51.
被引量:205
4
静文英,刘彩英.
321例心脑血管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
.内蒙古中医药,1993,12(2):1-3.
被引量:20
5
周建伟,张凡,何开梅.
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12-113.
被引量:7
6
王礼文,顾洪璋,葛亚东.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相关指标在中风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微循环,2002,6(6):359-360.
被引量:11
7
张汉梁,黄坚红,黄应杰.
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特征与脑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J]
.中医研究,2000,13(6):17-19.
被引量:23
8
雷燕.
络病理论探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18-23.
被引量:318
9
洪士香.
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99例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2000,17(4):15-1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方永奇,李小兵,王丽新.
心脑血管病痰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1-3.
被引量:18
2
吴凯,张崇.
冠心病痰证脉图血流动力学规律的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1993,2(2):52-54.
被引量:9
3
任占利,范吉平.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41-43.
被引量:105
4
袁风仙,郭存九,王加玑,白梅.
冠心病与血清脂质关系的探讨[J]
.山西医药杂志,1994,23(2):92-93.
被引量:2
5
王振国.
久病入络,宿邪缓攻——叶桂“久病入络”说与虫类药应用特色[J]
.中医杂志,1995,36(3):138-139.
被引量:36
6
衡光培.
叶天士络病学说初探[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5-8.
被引量:19
7
方永奇,魏刚,李小兵.
痰证宏观辩证的计量化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490-491.
被引量:47
8
周瑕青,宋剑南,吕爱平,李爱华,金红,李艳,滕静如,王少君.
中医不同治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主动脉内膜脂斑形成的影响[J]
.中医杂志,1996,37(3):174-175.
被引量:65
9
王拥军,何士大.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5):312-314.
被引量:98
10
王进,张东友.
中风急症CT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7):20-22.
被引量:4
<
1
2
3
4
>
共引文献
732
1
张娟,刘静君.
基于络病理论论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J]
.中医临床研究,2023,15(3):129-133.
被引量:2
2
冯曼,殷佳,王鹏伟,高树明,李琳,高杉,于春泉.
基于PPARγ通路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发病机制研究[J]
.中草药,2020,51(5):1273-1278.
被引量:7
3
高慧,王庆盛,夏雨墨,冯晓,王忆勤,许朝霞.
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9):3071-3078.
被引量:5
4
曲亚楠.
健脾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66例[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3):332-332.
5
刘雪琴.
中医络病理论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07,29(7):658-660.
被引量:10
6
陈隽妍,毛威,倪桂宝,李剑钢.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3789-3793.
被引量:9
7
Hongxing Zhang,Li Zhou,Tangfa Zhang,Guofu Huang.
Changes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stroke patients after scalp acupunctu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observation[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6,1(7):630-633.
8
邹万成,张六通,邱幸凡.
从特发性肺纤维化探讨细胞外基质沉积与络病的相关性[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6):24-26.
被引量:15
9
林超,熊尚全.
心血管病中医痰证的现代研究进展[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S1):14-16.
10
李家言,范冠杰.
中风病辨证与CT相关性研究概况[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1(3):168-169.
被引量:4
<
1
2
3
4
5
…
74
>
同被引文献
166
1
张艾嘉,王爽,王萍,王烨燃.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及中医药防治[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0(5):227-240.
被引量:186
2
李军,白海侠.
脑病痰瘀交结证的临床辨治探讨[J]
.陕西中医,2007,28(2):184-186.
被引量:20
3
魏江磊.
中风先兆症候的性别年龄及证型特征考辨[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03-1605.
被引量:16
4
刘桂双,丁晶,许迎春.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04,22(8):37-39.
被引量:4
5
王万铁,王淑君,熊建华.
红花注射液对实验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39-1841.
被引量:7
6
卓廉士.
“中脏”宜施灸治论[J]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66-767.
被引量:8
7
林茵绿.
试论中风早期配合补肾治疗的临床意义[J]
.江苏中医药,2004,25(11):51-53.
被引量:3
8
袁东运.
中风先兆的防治[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6):527-528.
被引量:3
9
章小平,刘悦,林雪霞.
针刺治疗中风先兆证54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0-21.
被引量:16
10
邓柏颖,谢感共,罗敏然.
化脓灸对中风先兆及其全血黏度、血脂近期影响的观察[J]
.中国针灸,2003,23(12):731-734.
被引量:28
<
1
2
3
4
5
…
17
>
引证文献
9
1
付秋菊,徐敬宣,付玉,徐利飞.
自拟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
.心理月刊,2020(22):218-219.
被引量:2
2
崔俊波,陈宝贵.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08,29(6):765-766.
被引量:8
3
李文星,俞征宙.
中风的中医预防研究概况[J]
.福建中医药,2008,39(5):59-61.
被引量:2
4
成杰辉,刘志龙.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候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陕西中医,2009,30(6):660-663.
被引量:8
5
薛玉仙,高剑峰,刘轲.
电针干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5):1-5.
被引量:9
6
杨春霞.
缺血性中风从毒论治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02-1104.
被引量:5
7
俞年塘,韩为,张玲,朱玲玲,王清伟,张国庆,刘白云.
针刺预处理对卒中早期预警的研究[J]
.中国针灸,2013,33(11):980-984.
被引量:24
8
达德丽,达德玲,王涛,任宏霞,李妍怡.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19,32(9):73-76.
被引量:14
9
王奕羲,王冠,周之煜,张启杨,冯宝儿,戴文锋.
从“通”性浅论麻黄在脑外科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1):167-17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6
1
马长青,玉山江,王先敏,姚华.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证型与HCY和CRP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2):31-34.
被引量:5
2
韩国英.
补肾活血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0,31(10):1329-1330.
被引量:11
3
邓文诚.
益气活血祛风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53例[J]
.陕西中医,2011,32(2):141-142.
被引量:8
4
冯华,陈园桃,全亚萍.
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预防中的应用[J]
.陕西中医,2011,32(2):201-203.
被引量:7
5
姜岩,朱劲刚,熊杰.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的动态疗效观察[J]
.武警医学,2011,22(2):144-145.
被引量:5
6
梁艳桂,谭峰.
电针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83-86.
被引量:5
7
钟娟,刘海涛,青姚,曾晓红.
脑心通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高凝状态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17-17.
被引量:1
8
王艳昕,蔡永亮,许珍晶.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中医诊治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40-1142.
被引量:5
9
赵鹏程,吕永钢,邹杨,张小梅,陈国宝,杨力.
电刺激联合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39(6):540-547.
被引量:2
10
刘葵.
中西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意外68例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77-78.
<
1
2
3
4
5
…
8
>
1
严培军,孙玉明,周福贻.
从痰瘀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6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4):247-247.
被引量:26
2
卿珩.
化痰药的选用[J]
.首都医药,1999,6(4):59-59.
3
劳国平.
中医辨证加化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5):889-890.
被引量:6
4
李剑,史亚飞,严灿,潘毅.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机及其从痰瘀论治的机理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03,34(5):11-12.
被引量:23
5
杨红.
从痰瘀及补肾论治老年性痴呆30例[J]
.基层中药杂志,2000,14(6):58-58.
6
农朝雷.
略论痰瘀同治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0):124-125.
被引量:1
7
吴兴裕,何志明.
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诊治[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19):53-54.
被引量:9
8
孟胜喜,霍清萍,王兵,彭文波,王宇新,黄侃,梁芳.
从痰瘀角度论治缺血性脑血管病[J]
.山东中医杂志,2015,34(10):733-735.
被引量:11
9
呼格吉乐图,娜仁花,舍.宝力道.
蒙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11(6):26-26.
被引量:2
10
王剑锋,王晶,李小黎,侯秀娟.
气血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6):2-3.
被引量:1
<
1
2
>
陕西中医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武茜
姚明
周莉
薛学轩
张运国
盛佃清
张泽荣
阎金明
张学平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四川大学
贵州大学
郑煤集团
相关主题
诚信体系
安全事故
社会
企业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