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讨论综述
被引量:2
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0,共8页
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
参考文献23
-
1肖前.《“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切表述》[J].百科知识,1989,(2).
-
2杨耕.物质、实践、世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基本范畴的再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0(3):17-27. 被引量:8
-
3何中华.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1994(11):30-34. 被引量:20
-
4何中华.论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论向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河北学刊,2003,23(4):66-73. 被引量:24
-
5高清海.走哲学创新之路(续)——关于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心路历程 [J].开放时代,1996(4):7-12. 被引量:6
-
6黄楠森.论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J].教学与研究,1996(1):41-45. 被引量:15
-
7赵家祥.实践观的地位、作用之我见[J].哲学动态,1996(10):24-27. 被引量:1
-
8李为善.分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5):39-49. 被引量:1
-
9徐崇温.关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纪念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50周年[J].南京社会科学,1996(1):2-7. 被引量:1
-
10黄森.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立起来[J].天津社会科学,1988(4):25-2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8
-
1纪玉祥.关于恩格斯对《费尔巴哈论纲》的若干修改[J].哲学研究,1982(10):30-36. 被引量:7
-
2李淑梅.对认识如何可能的回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新解[J].哲学动态,1990(5):13-14. 被引量:6
-
3乔法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走之路[J].国外社会科学,1995(6):21-27. 被引量:12
-
4D.沃克尔,梁凯.马克思晚期著作中方法的要素与演进[J].世界哲学,2002(2):27-44. 被引量:5
-
5[英]席勒(Schiller,F·C·S·) 著,麻乔志.人本主义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
6[美]詹姆士(James,W·) 著,庞景仁.彻底的经验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
7[美]詹姆士(W·James) 著,陈羽纶,孙瑞禾.实用主义[M]商务印书馆,1979.
-
8(美)杜威(JohnDewey)著,许崇清.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
共引文献611
-
1李潇潇.时代图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路径——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2021(3):34-41. 被引量:2
-
2刘聪,王珊珊.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含义的解读[J].科技风,2008(5):143-143.
-
3王文兵,齐国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体系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1):177-186. 被引量:1
-
4张亮.谁的“思维着的新世界观”?──评丛大川先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4):8-14. 被引量:1
-
5丛大川.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几点看法——与邢贲思同志商榷[J].南京社会科学,1993(2):21-27.
-
6宓文湛.评“实践观点超越说”[J].人文杂志,1991(2):1-7.
-
7张立波.'96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问题研究概述[J].教学与研究,1997(4):53-56. 被引量:1
-
8刘世文.试析超越论的实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秘密和变革的实质[J].人文杂志,1990(4):33-37.
-
9刘华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不能超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0(4):45-51.
-
10王秀娟.世纪末的人本学现象[J].社会科学论坛,1999(Z4):81-84.
同被引文献8
-
1黄楠森.论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J].教学与研究,1996(1):41-45. 被引量:15
-
2马俊苹,潘于旭.范式的转换与主题的转向——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变革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90-93. 被引量:2
-
3黄颂杰.关于实践哲学的三个问题——从杨国荣教授新著《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说起[J].哲学分析,2014,5(2):3-11. 被引量:5
-
4李志峰,杨海秀.西方近代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进程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2):132-137. 被引量:2
-
5罗生全.论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J].课程.教材.教法,2019,0(8):4-11. 被引量:57
-
6吴赟,潘一棵.困境与出路: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理论反思[J].中国编辑,2020(1):74-80. 被引量:18
-
7李永强.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使命与实现路径[J].现代出版,2021(6):80-85. 被引量:15
-
8冯士新.做强主题出版 凝聚奋进力量[J].中国出版,2023(15):5-7. 被引量:6
-
1石仲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断想[J].北京党史,2008(3):7-9.
-
2刘华清.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J].湖湘论坛,1998,11(5):9-11.
-
3沈宝祥.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研究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03(2):4-8.
-
4韩缉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再认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1):14-17.
-
5李希,陈智莉.以死为返--浅论庄子的死亡观[J].电影评介,2010(2):105-106.
-
6马绍孟,郝立新.邓小平对实践标准思想的坚持、运用和发展——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J].党建研究,1998,0(5):12-16. 被引量:1
-
7武寅.解放思想不是无原则的——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90-90.
-
8董一冰.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3):24-26. 被引量:2
-
9沈宝祥.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二十周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2(1):12-18.
-
10匡代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J].湖南社会科学,1998(4):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