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阴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关于人身阴阳本质的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在于把阴阳的本质设想并力图归结为某种特异性的物质成分。许多研究把阴阳的本质与阴阳的物质基础混淆了.阴阳的本质是抽象的,需从理论上概括,无法归结为物质实体,阴阳的物质基础是具象的,可找到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也不可能是可“提纯”的“阴物质”、“阳物质”,需要考虑更深刻、更复杂的场形态、波形态、能量形态。要取得突破,一要准确理解中医经典理论,二要运用现代科学关于物质的最新知识。
作者
祝世讷
出处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2-6,共5页
关键词
阴阳学说
阴阳本质
物质基础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124
1
陈朝宗.
关系哲学:21世纪的哲学[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4(2):25-27.
被引量:4
2
殷平善.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和学科内涵建设[J]
.南方医学教育,2007(2):6-7.
被引量:2
3
张其成.
《周易》思维方式及其偏向发展[J]
.周易研究,1994(1):52-58.
被引量:7
4
陶富源.
实践规律简析[J]
.哲学动态,1996(8):35-37.
被引量:4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被引量:3059
6
薛雨芳.
阴阳自和与机体系统自组织[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9(2):14-15.
被引量:1
7
烟建华,李翠娟.
对“辨证”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09-711.
被引量:4
8
窦国祥.
阴阳学说与DNA的复制[J]
.铁道医学,1994,22(4):240-240.
被引量:3
9
高德伟,陈红,刘晓晴,张玫,杨赞瑜,古洁,吴群英,裴延秋.
从分子水平探讨“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五脏应四时”理论的客观性[J]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4,1(2):13-16.
被引量:3
10
赖世隆,杨小波,温泽淮,王奇,罗云坚,朱泉,欧爱华,梁伟雄,李先涛,吴大嵘,老膺荣,郭新峰,许卫华.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2-555.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12
1
史仁杰.
对中医“证”本质研究之我见[J]
.吉林中医药,2006,26(3):1-2.
被引量:2
2
李茵,于高路.
中医不需要用“科学”证实[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4):72-73.
被引量:1
3
刘江彦,宋俊生.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问题讨论[J]
.吉林中医药,2008,28(9):636-639.
被引量:5
4
张永忠.
论人体的阴阳与代谢的关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1):57-60.
被引量:10
5
刘艳丽,韩金祥.
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涵[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3):468-471.
被引量:10
6
王小平.
关系——证本质研究的新视点[J]
.医学与哲学,2001,22(12):51-53.
被引量:7
7
王正山,张其成.
论中医阴阳虚实的含义及其量度[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3):15-18.
被引量:4
8
邓运龙.
对《运动训练学》实质的思考[J]
.四川体育科学,2015,34(1):71-74.
被引量:2
9
左叶,邢玉瑞.
中医阴阳本质研究的分歧与争鸣[J]
.现代中医药,2016,0(1):63-65.
被引量:3
10
杜妍.
从自然辩证法看运动训练学的发展[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6):284-284.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申维玺.
判断和识别感染性疾病细胞因子风暴特征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20):30-34.
2
郭宏福,周臣,汤汉超,白峻恺,赵百孝.
人体寒热虚实体质客观化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863-870.
被引量:1
3
张永忠.
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8-12.
被引量:36
4
江锋,王宗殿.
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31-133.
被引量:16
5
李沛清,刘喜平.
对中医证与方证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5-6.
被引量:7
6
张杰.
利用方证相应学说探寻中医证的物质基础[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3-5.
被引量:7
7
申维玺,孙燕,刘晓燕,刘玉梅.
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阴虚证的本质和发病学机理[J]
.医学与哲学,2005,26(11S):67-69.
被引量:28
8
史仁杰.
对中医“证”本质研究之我见[J]
.吉林中医药,2006,26(3):1-2.
被引量:2
9
申维玺,孙燕.
中医证本质与内分泌激素关系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5):327-329.
被引量:5
10
郑慧,申维玺,刘晓燕,王留兴,樊青霞,孙燕,周汉新.
肺癌等不同疾病出现阴虚综合征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06,19(6):448-450.
被引量:8
1
唐荣华.
中医阴阳学说的发展与创新[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45-2546.
2
谢远军.
推拿特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J]
.按摩与导引,2001,17(3):49-50.
被引量:3
3
郭东艳,吕龙.
中药制剂分析的现状与面临的困难[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5):42-45.
被引量:1
4
左叶,邢玉瑞.
中医阴阳本质研究的分歧与争鸣[J]
.现代中医药,2016,0(1):63-65.
被引量:3
5
阿依别克.热合木都拉,阿里木江.阿布地热力木,阿不来提.阿布都卡德尔.
维吾尔药发展的新思路[J]
.世界中医药,2014,9(6):805-807.
被引量:5
6
卢明,杜宝新,黄燕,梁伟雄,刘茂才,黄培新.
605例出血中风发病时阴阳类证辨证属性及其相关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8):1121-1123.
被引量:17
7
张亚红,刘红宁,朱卫丰.
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1):57-58.
被引量:15
8
张彬.
中医眼科发展面临的困难[J]
.河北中医,2003,25(10):791-791.
9
侯江淇,张俊龙,贺文彬.
阴阳的本质及其与矛盾的关系[J]
.时珍国医国药,2016,27(3):661-663.
被引量:5
10
何谓免疫[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75-1675.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