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对外经贸实务》
2006年第5期13-16,共4页
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参考文献7
-
1郭崇婧.应对美国反倾销的策略——由新昌皮尔公司应诉反倾销成功而想到的[J].北方经贸,2004(3):18-19. 被引量:3
-
2王世春,叶全良.“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对华反倾销对策性研究[J].财贸经济,2005,26(5):59-64. 被引量:29
-
3胡硕叶.浅析“免二减三”与避税激励[J].中国经贸导刊,2005(4):35-36. 被引量:6
-
4周丹.埃力生反倾销胜诉案引发的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3):55-57. 被引量:3
-
5赵健.跨国公司避税“良策”——转让定价[J].税收科技,2003,0(12):49-50. 被引量:2
-
6王顺林.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2):24-33. 被引量:14
-
7任秀春.谈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与反避税措施[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65-6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9
-
1沈木珠.论国际反倾销与中国之因应对策[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2):16-29. 被引量:49
-
2金晓晨.欧美反倾销措施比较[J].河北法学,2002,20(2):127-130. 被引量:3
-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45页.
-
4叶全良 王世春.《国际商务前沿丛书》[M].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5杨仕辉.对华反倾销的国际比较[J].管理世界,2000,16(4):25-32. 被引量:36
-
6田正育.企业如何应对美国的反倾销[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2):30-31. 被引量:2
-
7王顺林.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的动机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1(4):71-73. 被引量:5
-
8张祖生.应诉美国反倾销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3(4):11-13. 被引量:5
-
9蒋育翔.马钢美国反倾销打赢官司[J].中国改革,2003(3):46-4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6
-
1印中华,田明华,孟辕.提高我国劳工待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6(10):33-35. 被引量:1
-
2刘曼琴.刍议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4):222-223. 被引量:1
-
3赵顺龙,赖寒.基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贸易条件研究[J].学术月刊,2004,36(12):43-49. 被引量:3
-
4冯秀娟.我国利用FDI引进技术过程中利润损失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3):66-70. 被引量:5
-
5张巍柏.行政主导下的鞍本合并[J].中国投资(中英文),2005(10):62-63.
-
6薛选登.从反倾销谈我国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J].商业经济,2005(11):3-5.
-
7印中华,田明华.国际避税问题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5(12):8-13. 被引量:2
-
8印中华,田明华.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50-54. 被引量:2
-
9赖寒.贸易投资一体化下的贸易利益与金融开放[J].学术界,2006(1):233-236.
-
10王志宏,张旭.“非市场经济地位”与美国对华反倾销[J].商场现代化,2006(04X):21-2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
-
1王丰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中的避税与反避税分析[J].商业研究,2006(2):51-55. 被引量:10
-
2梅新育.监管离岸金融中心重在政策选择[N]国际商报,2004(002).
-
3范卫清,王红玲.外资企业的转移价格及防范措施[J].武汉金融,1998(9):25-26. 被引量:3
-
4梅春国.OECD制裁避税地评述[J].涉外税务,2002(12):25-28. 被引量:6
-
5周晓俊.维尔京:“避税天堂”面临新威胁[J].中国对外贸易,2003(7):86-86. 被引量:3
-
6葛夕良.有害税收竞争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8(2):13-14. 被引量:8
-
7吕立伟,杨克泉.转移定价税制的国际新动向[J].上海会计,2003(12):49-51. 被引量:3
-
8乐为,陈洁,王顺林.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股权结构与转让定价决策相关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3):422-425. 被引量:9
-
1王丽丽,马卫华,田秀萍.浅谈倾销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3(4):143-144.
-
2陈敏玉.浅析中国被控倾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09(24):176-177.
-
3楚汴英.入世后我国应对外国商品倾销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2002(9):28-29.
-
4郑小勇.有关我国企业对外倾销问题的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2,21(10):15-16.
-
5吴锦元,曹友生,朱汝敬,王文军.欧盟与韩国的造船争端[J].船舶经济贸易,2002(4):9-12.
-
6黄晓喆.社会倾销问题及我国的对策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6):39-40.
-
7石鸿飞.试论我国“入世”后的反倾销问题与反倾销法的完善[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12(11):137-138.
-
8“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举行[J].新华月报,2012(17):19-19.
-
9郭双焦,贺政国.世贸组织框架下反倾销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协调[J].国际贸易问题,2006(10):86-90. 被引量:3
-
10张宏军.欧盟重新审查草甘膦倾销问题[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1):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