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
-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
2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日报》2005年12月18日.
-
3钱智.城市创新体系:上海未来发展的原动力[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9):23-25. 被引量:7
共引文献10
-
1纪建悦,张志亮,郭春静.构建塔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657-660. 被引量:1
-
2黄少波.创新城市的理念及其建设[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3):97-100. 被引量:8
-
3陈学军,黄庆波.对外贸易与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社会科学辑刊,2006(6):13-19. 被引量:9
-
4纪建悦,张志亮,孙岚.塔型创新体系与城市自主创新能力——青岛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87. 被引量:1
-
5夏永祥.城市体系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江海学刊,2007(2):36-40. 被引量:5
-
6蒋玉宏,单晓光.知识产权制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创新激励的机理分析[J].知识产权,2007,17(3):26-30. 被引量:14
-
7张继飞,刘科伟,刘红光,张洁.城市创新体系与创新型西安建设研究[J].城市规划,2007,31(9):28-33. 被引量:10
-
8张仁开,孙长青.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3):37-41. 被引量:1
-
9胡少东,徐宗玲,李非.区域制度发展对外资企业绩效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1,37(5):79-87. 被引量:5
-
10张有和,刘建玲,童晓云,霍科.关于加快建设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的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2):1-3.
同被引文献87
-
1王雅琴.科技创新驱动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7):76-79. 被引量:2
-
2张鸿雁.“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的整合与建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2007(5):4-13. 被引量:29
-
3吕磊,汤苍松,姜永镔,马军.创新型城市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08,29(S1):75-79. 被引量:22
-
4陆大道.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3):265-270. 被引量:203
-
5万载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城市[J].中国科技产业,2005(9):53-55. 被引量:2
-
6金吾伦,李敬德,颜振军.北京如何率先成为创新型城市[J].前线,2006(2):43-45. 被引量:18
-
7李英武.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J].前线,2006(2):49-51. 被引量:45
-
8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22(2):10-12. 被引量:82
-
9陈广胜,许小忠,徐燕椿.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主要类型: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6(3):23-29. 被引量:28
-
10郑小平.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4):1-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13
-
1韩瑾.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5-8.
-
2韩江波.创新理论演化与创新型城市建设[J].福州党校学报,2008(6):46-49. 被引量:3
-
3李智明.对兰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几点认识[J].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4-5. 被引量:1
-
4陈枫.实施创新引领,建设创新型城区[J].中国科技纵横,2012(16):68-69.
-
5施晓敏,施琳琳.基于产学研的嘉兴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J].时代经贸,2013,11(2):67-67.
-
6袁宇.城市创新网络化: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新视角[J].中州学刊,2014(4):37-41. 被引量:5
-
7吴素春.中国创新型城市国际合作网络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3,22(3):74-82. 被引量:10
-
8陈昭,刘珊珊,邬惠婷,唐根年.创新空间崛起、创新城市引领与全球创新驱动发展差序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1):23-31. 被引量:22
-
9孙淑军.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对本溪的启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2):35-38.
-
10黄亮,王宝平,徐剑光,沈娅男.基于评价与对策视角的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研究[J].城乡规划,2019(6):88-9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0
-
1彭锦华.建设创新型营口思路的研究[J].冶金管理,2020(21):117-118.
-
2唐永伟,唐将伟,熊建华.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与内生逻辑——基于武汉市282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分析[J].经济地理,2021(1):58-65. 被引量:31
-
3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3):20-25. 被引量:42
-
4李智明.对兰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几点认识[J].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4-5. 被引量:1
-
5李东泉,翁湉源.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城市体系研究——基于国际友好城市的数据[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2):72-81. 被引量:2
-
6袁宇.基于城市创新网络化路径的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验证[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1):37-43. 被引量:1
-
7吴志强,陆天赞.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5(2):31-39. 被引量:60
-
8陆天赞.长三角城市创新协作关系的社会网络、空间组织及演进——基于专利合作数[J].中国名城,2015,0(10):61-68. 被引量:5
-
9袁宇.山东省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1):154-159. 被引量:1
-
10陆天赞,吴志强,黄亮.网络关系与空间组织:长三角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创新合作关系的比较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6(2):35-44. 被引量:28
-
1姚士谋,朱振国,Kamking Cheng.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求大——谈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J].中国土地,2001(3):27-29. 被引量:10
-
2辛华.国家计委副主任李子彬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过分超前[J].城市规划通讯,2002,0(8):4-4.
-
3王玉华.对太原市率先发展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0):37-39.
-
4高首魁.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及管理问题初探[J].资源.产业,2001,3(5):41-43. 被引量:1
-
5邓敏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莫入误区[J].农村发展论丛(理论版),2000(22):34-35. 被引量:2
-
6彭雪辉,王德,顾文选.城市化率指标的本质与合理目标进度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3):35-37. 被引量:7
-
7百多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部称盲目攀比不可取[J].中州建设,2005(10):4-4.
-
8熊建中.GDP与政绩观[J].四川省情,2005(3):30-30.
-
9晓虹.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国企辅业改制要合法合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1):85-85.
-
10吴丰.解读又好又快[J].四川省情,2007(3):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