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病“微观血瘀”证治刍议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提出了温病“微观血瘀”的概念。认为温病血瘀,既可表现为宏观血瘀征象,也有微观指标的异常变化,后者相对于前者而存在。并进一步讨论了温病“微观血瘀”的形成机制和诊断意义。在治疗上强调采用“超前”、“截断”措施,早用化瘀之法。
作者
余林中
吴锐
雷载权
机构地区
第一军医大学
成都军区总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研究》
1996年第5期4-6,共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关键词
温病
瘀血
超微结构
中医药疗法
病机
分类号
R254.2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8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51
参考文献
3
1
王佩芳.
姜春华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J]
.中医杂志,1994,35(10):597-599.
被引量:4
2
徐应抒,李跃英,廖大忠,倪小玲,郭渝南,欧亚龙,张庭兰,金永芳.温病卫气营血证候103例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医杂志,1986(08).
3
王运芳,邓长秀,李效嫒.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2(01).
共引文献
3
1
余林中,吴锐,雷栽权,张之文.
温病“微观血瘀”证治刍议[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2):7-10.
被引量:6
2
李清文.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微观瘀血诊治之我见[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28-29.
被引量:4
3
邓亮,赵晓琴,张艳霞,王自润,柴茂山.
经方中半夏的炮制方法与现代半夏炮制方法的水溶性小分子成分的比较分析[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0):122-12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08
1
杨进,孟澍江.
滋养阴液在温病营血分证中之应用[J]
.中医杂志,1992,33(5):9-11.
被引量:22
2
张希成.
浅析山楂的药理及临床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150-151.
被引量:10
3
杨建宇,何波,杨扬,张小超,郑金丹,沈志强.
天麻醒脑胶囊的溶栓作用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6):756-760.
被引量:19
4
梁开发.
温经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征23例[J]
.四川中医,2004,22(6):55-55.
被引量:12
5
骆淑媛.
从气血分型治疗高血压病[J]
.吉林中医药,2004,24(7):9-10.
被引量:6
6
张伟,斯重阳,邢峰丽.
联用丹参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
.临床荟萃,2004,19(15):876-877.
被引量:6
7
桂欣,张凤蕴,张华,刘晨,逯晓辉,唐建民,王丽群,李殿俊.
桃核承气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38(4):330-332.
被引量:8
8
张秋雁,苏剑锋,周小青,王大安,刘新华,张玉生.
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1):649-650.
被引量:9
9
何德平,唐光华,黄东晖,林琳,欧爱华.
中医药为主治疗SARS34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4,36(12):20-21.
被引量:6
10
商发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36例观察——附单纯西药治疗36例对照[J]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8):334-334.
被引量:2
<
1
2
3
4
5
…
21
>
引证文献
20
1
梁汝庆,郑桂芝,孔祥亮.
二妙散到四妙丸的用药规律初探[J]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37-2338.
被引量:15
2
吴范武,杜建.
温病卫分证模型血瘀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49-450.
被引量:7
3
昌炳如.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探讨[J]
.中医研究,2005,18(8):3-5.
被引量:33
4
王华.
热毒积瘀学说在中风先兆防治中的指导意义[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51-53.
被引量:7
5
张万水,陈利国,黄运坤.
血瘀证辨证治疗规律及用药规律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2):131-133.
被引量:1
6
邓玲,赵建国.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228-229.
被引量:2
7
王毅,聂广.
邪毒致瘀在急性传染病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及活血化瘀法应用的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08,3(1):10-14.
被引量:3
8
张大明,杨建宇.
高脂血症属“痰”属“脂”之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5):401-401.
被引量:20
9
陈颖,张喜奎.
调胃承气汤证兔动物模型的研究[J]
.陕西中医,2009,30(8):1081-1083.
10
朱为坤,陈扬荣,张喜奎.
温病早期血瘀初探[J]
.福建中医药,2009,40(6):50-51.
被引量:1
<
1
2
>
二级引证文献
151
1
林晓敏,洪玉婷,吴少彬,张翠哗,眭文妍,谢乙团.
肥胖相关性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70):27-28.
被引量:1
2
陈汉阳.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3926-3927.
被引量:7
3
张长城,周安方,张茂林,曹继刚.
补肾活血方对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大鼠血浆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的影响[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10-11.
被引量:2
4
彭锦,刘洋.
对SARS瘀阻肺络病机的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16-17.
被引量:2
5
李冬华,何裕民.
子宫肌瘤患者症、证特点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9):534-537.
被引量:10
6
杨发泉.
温病治法实验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78-2079.
7
田华琴,梁贵文,黄小青,黄志庆,陈学彰.
肝积方配合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8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5,37(7):21-22.
被引量:5
8
吴范武,杜建.
温病卫分证模型血瘀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49-450.
被引量:7
9
刘洪,李荣亨.
气虚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553-556.
被引量:26
10
瞿海斌,毛利锋,王阶.
基于决策树的血瘀证诊断规则自动归纳方法[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24(6):709-711.
被引量:26
<
1
2
3
4
5
…
16
>
1
杨建华,黄英俊.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2):93-94.
被引量:28
2
余林中,吴锐,雷栽权,张之文.
温病“微观血瘀”证治刍议[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2):7-10.
被引量:6
3
刘永惠,邓景元,杨晓峰,张玉五,梁国光.
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微观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18(2):1-3.
被引量:33
4
徐应抒,欧亚龙,王德华.
温病血瘀实质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5):31-34.
被引量:16
5
刘兴旺.
论温病血瘀的病理实质[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9(3):8-9.
6
杨建华,黄英俊.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4):5-7.
被引量:7
7
王秀莲,丁慧芬.
温病血瘀形成机理与治法探讨[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1):6-7.
8
陈雨凤,张少华.
活血化瘀药抗肿瘤及肿瘤转移的作用机理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2):62-63.
被引量:21
9
温进之,罗文.
血府逐瘀汤发挥[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3):57-57.
被引量:1
10
杨群玉,李兰芳,杨伟文,张为民,杨华礼,赖建红.
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239例[J]
.新中医,1997,29(6):43-44.
被引量:3
<
1
2
>
中医研究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赵静一
胡志梅
程斐
景修润
韩梅
陈超
夏平
唐应时
常崇义
相关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山东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相关主题
重车
汽车工业
企业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