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族词语文化浅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权力、地位、财富,集人器、神器于一身,得到中国人的喜爱。丰富的玉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词语,丰富多彩的“玉”族词语充分体现了中国玉文化的意蕴,通过对“玉”族词语的透视分析可管窥“玉”的精神内涵,并加强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作者
高晓
李金莉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乐陵县朱集镇中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6期26-27,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玉”族词语
中国
玉文化
汉语词汇
语言文化学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
1
岑运强,张志云.
从斜玉部文字看中国古代玉文化[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1):10-1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
1
丁金龙,朱伟峰.
江苏苏州浒墅关真山大墓的发掘[J]
.文物,1996(2):4-21.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9
1
代兴群.
“五瑞”和“五玉”——神权与王权的统一[J]
.黑龙江史志,2013(19):46-46.
2
梁军.
谈中国古代玉文化[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24(1):67-70.
被引量:5
3
霍彤彤.
以小见大——以“玉部字”来看文言文教学中的古代汉语知识[J]
.课程教育研究,2013(34):46-47.
4
杨玉.
“玉”词群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6):23-26.
被引量:1
5
丁之境.
“玉”族词语的文化透视[J]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12):46-49.
6
萧世民.
汉语中以“玉”用作修辞所涉范围的考察[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1):121-125.
被引量:1
7
杨梅,化振红.
《说文解字》“玉”部字的内涵及其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1-3.
被引量:4
8
傅才武.
石头崇拜与中华玉文化的形成[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4):42-47.
被引量:6
9
杨玉.
汉语“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隐喻认知分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12):5-7.
同被引文献
29
1
张杰,康澄.
叙事文本的“间离”: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析洛特曼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6):58-62.
被引量:5
2
周国雄.
悲剧审美思维论[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6):83-90.
被引量:5
3
罗选民.
话语的认知模式与翻译的文本建构[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11-14.
被引量:33
4
何松.
《红楼梦》·中国玉文化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7(4):38-40.
被引量:1
5
牟晓鸣.
修辞与美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15-17.
被引量:9
6
李祖文.
《说文解字》玉部字的认知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9-41.
被引量:4
7
丁祖馨.中国诗歌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8
廖七一.英国当代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9
杨宪益、戴乃迭译.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10
许渊冲.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1
2
3
>
引证文献
3
1
李气纠,李世琴.
文化翻译观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玉”意象的英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9):58-61.
被引量:15
2
范秀芳.
《穆斯林的葬礼》的叙事特点及其美学效果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0):63-65.
被引量:3
3
李晓已,肖振宇.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实物意象探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6):69-7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Yiying YANG.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 Chang Hen 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Theory[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9,42(4):527-541.
2
蒙怡.
《红楼梦》中“玉”汉英翻译研究[J]
.汉字文化,2023(16):149-153.
3
权循莲,田德蓓.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1):127-132.
被引量:17
4
庞彦杰.
文化翻译观下汉语意象移植的异化策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86-89.
被引量:2
5
曲涵笑.
浅谈《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物形象[J]
.青年与社会,2015,0(3):276-276.
6
薛妍妍.
翻译美学视角下宋词英译的文化意象再现——以许渊冲《李煜词选》译本为例[J]
.济宁学院学报,2017,38(2):88-92.
被引量:8
7
偶禺舒.
《穆斯林的葬礼》的叙事特点分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4):57-59.
8
王旭琴.
《穆斯林的葬礼》中北京情结的体现[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0(3):116-118.
被引量:1
9
秦道阳.
《穆斯林的葬礼》——疼痛的人物群像[J]
.北方文学,2019,0(21):36-36.
10
何卓.
悲剧的故事,悲剧的人生——读《穆斯林的葬礼》[J]
.北方文学,2019,0(29):22-23.
<
1
2
3
>
1
孙灵芝.
英汉语言中的词语文化因素对比[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0(1):91-92.
被引量:1
2
路仙伟,张雪玉.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There be句式的语用特征[J]
.唐山学院学报,2006,19(4):84-85.
3
江志刚.
成语浅说[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10):103-103.
4
李丹青.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J]
.青年文学家,2014,0(6X):132-133.
5
卢红霞.
文学翻译“删减”与“增补”现象的“目的”透视[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1(8):88-88.
6
潮吧——家居“神器”[J]
.时代发现,2013(7):71-71.
7
朱达秋.
世纪之交的俄罗斯语言文化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1):125-128.
被引量:2
8
赵文彦.
关于语言文化学的表象理论研究[J]
.赤子,2014(3):50-50.
9
文言文翻译神器走红网络[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5,0(3):62-62.
10
徐林园.
汉西语言文化观念研究的可行性与借鉴方法[J]
.北方文学(中),2014,0(6):178-178.
<
1
2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何继琼
胡坎
高敏
陆刃波
罗清启
赵明
连小卫
蒋士桦
耿峥
相关机构
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电器》编辑部
《现代家电》编辑部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
相关主题
家电市场
市场份额
电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