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所经历的MIT博士教育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所经历的MIT博士教育王乘创建于1865年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理工科比重较大的私立综合大学,年年进入美国最佳大学排名榜的前几名,教授中拥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毕业生往往是各大公司争相聘用的对象。我在美国留学的6年里,有3年...
作者
王乘华
机构地区
中理工大学
出处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3,共5页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博士教育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3.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42
1
李联明,朱庆葆.
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兼论“耶鲁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4):64-69.
被引量:17
2
刘继荣.
美国高校教师招聘的经验与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126-130.
被引量:21
3
熊博晖.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启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91-96.
被引量:15
4
闵铁军.
高校师资队伍综合发展问题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4):183-189.
被引量:7
5
汤全起.
美国高校师资管理机制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98-102.
被引量:42
6
沙基昌.
对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43(3):13-16.
被引量:6
7
眭依凡.
论培养“教授”[J]
.上海高教研究,1996,16(4):1-6.
被引量:11
8
马建国.
科研对于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意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53-58.
被引量:14
9
陈永明.
法国大学教师聘任制的现状与特征[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2):3-6.
被引量:6
10
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
1
2
3
4
5
>
引证文献
7
1
晁蓉,熊万里.
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思考[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3,5(1):75-78.
被引量:5
2
孙大廷,唐余明.
关于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点滴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05(4):63-66.
被引量:6
3
姜建明.
美国高校教师聘用过程探析[J]
.江苏高教,2009(4):146-148.
被引量:3
4
孙大廷.
改革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29(3):3-7.
被引量:2
5
夏义堃,边金鸾.
世界一流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经验与借鉴[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3):19-24.
被引量:4
6
王怀宇,沈红.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发展的诸力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3):9-13.
被引量:11
7
姚宜新,朱景坤.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析[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3):102-10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王西民,崔百胜.
经济学研究中的产出之谜:学术贡献与性别不平等——以《财经研究》(2000-2012)为例[J]
.财经研究,2014,40(10):119-130.
被引量:9
2
郭丽君.
一流大学的学术生产力[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1-4.
被引量:1
3
宋萍,熊铭奇.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48-151.
被引量:6
4
程洁.
新时期高校人才招聘工作问题研究[J]
.教育探索,2012(3):80-82.
被引量:3
5
刘志刚.
基于系统控制论的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演化模式研究[J]
.江苏高教,2005(6):8-11.
6
钱志刚,尹小芳.
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多样化的融合与重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44-47.
被引量:5
7
孙宝志,李娟,于晓松,秦鹏.
现代医学院校制度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6(12):8-11.
被引量:1
8
张国栋,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的反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36-38.
被引量:7
9
苏峻,顾庆良.
薪酬机制对教师行为模式、激励和绩效影响的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8(3):52-54.
被引量:10
10
滕英岩,孙建梅,窦乔.
浅谈技能型IT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
.计算机教育,2009(1):65-66.
被引量:2
<
1
2
3
4
>
1
朱畅.
博览[J]
.中国研究生,2007(3):39-39.
2
王乘.
我所经历的MIT博士教育[J]
.信息与开发,1997(3):34-37.
3
王运祥,杜碧玉.
中美英三国博士教育的比较分析[J]
.高教探索,2001(3):56-59.
被引量:1
4
美国博士大多学非所用[J]
.21世纪,2001(3):61-61.
5
陈希,郑大钟.
MIT工程教育的几次重大变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36-40.
被引量:2
6
别亏了人生的本[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10):47-47.
7
刘顺芳.
MIT教学计划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44(3):78-80.
被引量:3
8
沈致隆,姜华.
MIT的艺术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1):67-70.
被引量:10
9
刘顺芳,杨自奋.
我校与MIT本科教学的比较与思考[J]
.上海交大高教研究,1995(3):11-15.
10
博士教育岂能“大跃进”[J]
.四川改革,2003(4):45-45.
<
1
2
>
高等教育研究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周俊
谭宁华
丁中涛
孔令义
罗建光
贾爱群
皮锡铭
陈旭波
潘晓玲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大学
相关主题
石竹科
入侵植物
新记录种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