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恨水抗战小说中的国家意识及其评价
被引量:
5
An Evaluation on the Nationalist Ideas in Zhang Henshui's Anti-Japanese Fiction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鉴于对外敌入侵国家沉沦的忧患,从民国初年开始,“抗日”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突出主题。张恨水的抗战小说将“抗日”主题从“难”提升到“战”,有着明确的国家意识。抗战时期张恨水的“歌颂小说”和“暴露讽刺小说”是他的“抗战小说”的一个主体两个侧面,表现了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
作者
汤哲声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4,共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抗战小说
国家意识
张恨水
中国现代小说
民国初年
讽刺小说
抗战时期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施冰厚.爱国小说的借镜[J].珊瑚,1932,(11).
2
《张恨水抗战作品目录索引》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秘书处编印.
3
张恨水研究通讯,2005,(5).
4
张恨水.《虎贲万岁·自序》.《虎贲万岁》,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重版本.
5
张恨水.《我的创作与生活》.1980年《文史资料选辑》第70辑.
共引文献
2
1
徐琴,冉小平.
鸳鸯蝴蝶派文学新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5):41-44.
被引量:2
2
汤哲声.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J]
.社会科学,2015(4):167-17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5
1
蔡传桂.
论张恨水的《八十一梦》——兼论张恨水抗战时期的小说[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7(1):44-51.
被引量:1
2
温奉桥,李萌羽.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体现代性[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5):37-43.
被引量:5
3
付光辉.
南京大屠杀与德国纳粹屠犹问题比较——北大王炜教授、王炎博士访谈[J]
.民主与科学,2005(4):23-25.
被引量:4
4
燕世超.
历史在这里凝固——论张恨水小说中抗日军人形象的崇高美[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2):36-38.
被引量:2
5
张连红.
南京大屠杀的后遗症:幸存者的创伤[J]
.江海学刊,2006(3):139-143.
被引量:5
6
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A].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
张恨水.我的创作和生活[A].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
9
克里斯蒂昂·德拉热.历史学家与电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10
张恨水.偶像·自序[A].张占国,魏守忠编.张恨水研究资料[c].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10.
引证文献
5
1
康鑫.
浩繁而通俗的国难史:张恨水抗战文学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15(1):22-29.
被引量:2
2
王霞.
南京大屠杀的再现方式与文学表达——以张恨水的小说《大江东去》为视点[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69-73.
3
刘蜀子,何国正.
滇西抗战小说《剑扫风烟》人物群像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7):184-186.
4
郑发友.
张恨水抗战文学中的小说类型及审美特质探析[J]
.蚌埠学院学报,2021,10(1):23-26.
5
张瑜,谢家顺.
论张恨水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新时代价值[J]
.蚌埠学院学报,2021,10(6):33-3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金怡.
论张恨水抗战小说中的抗战文艺观——以《虎贲万岁》等为例[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4):40-46.
2
郑发友.
张恨水抗战文学中的小说类型及审美特质探析[J]
.蚌埠学院学报,2021,10(1):23-26.
1
王远.
萧红《生死场》中女性主义体现[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2):90-92.
2
李保平.
春秋浑然的胸臆——阴衍江画意人生[J]
.青年文学,2010(22):142-144.
3
李争.
从《红字》谈霍桑的女性意识[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2):68-70.
被引量:17
4
黄艳红,黄萃芸.
论“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4):17-20.
5
程勰.
清秋泪与英雄泪--浅析范仲淹之泪[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1):27-27.
6
刘波.
“得、失”大义[J]
.中华儿女,2014,0(21):96-96.
7
张桃洲.
鲁迅与中国新诗的境遇[J]
.浙江学刊,1999(1):134-140.
8
王佐良.
穆旦:由来与归宿——诗人逝世十年祭[J]
.外国文学,1987(4):60-63.
被引量:13
9
吴锋.
“述”材引用·忧乐关系[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15,0(5):26-26.
10
金鑫.
批判与眷恋 萧红笔下的人与自然[J]
.鲁迅研究月刊,2005(4):75-79.
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