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片X荧光分析法测定水泥中的SO_3和MgO含量
被引量:1
出处
《水泥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71-72,共2页
Cement Engineering
共引文献12
-
1申红桃.水泥中三氧化硫测定方法的应用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5):18-20. 被引量:2
-
2孙贵信,李洪世,李忠民,刘志平,王法顺.页岩配料在立筒预热器窖上的应用及其改进[J].水泥,1999(3):12-14. 被引量:1
-
3罗继平.浅析水泥的使用性能导致瓷砖空鼓、脱落的原因[J].中国建材科技,2010,19(4):13-14. 被引量:3
-
4曹建新,万碧远,张胤楠.石灰石原料品质对立窑生产和熟料质量影响的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8(3):60-65.
-
5郑亚林,刘涛,刘旭华,周杰,杜沛.荧光分析法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2(5):54-56. 被引量:1
-
6欧小弟,杨胜祥.立窑熟料烧失量增重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四川水泥,2000(4):26-27. 被引量:1
-
7欧小弟,王兆兴.掺劣质烟煤煅烧优质立窑熟料的探讨[J].云南建材,2000(4):25-27.
-
8范方禄.无烟煤空气干燥状态的确定[J].国外建材科技,2001,22(2):42-44.
-
9马冬妮,张淑芝,叶国强.浅议三峡工程水泥新旧标准比对方法[J].云南水力发电,2002,18(3):81-82. 被引量:1
-
10龚丽,李海英,杜娟,袁培山.XRF技术在选矿厂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云南冶金,2021,50(6):122-12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8
-
1曾运新,黄绪通.氧化镁煅烧温度与其微膨胀性能关系的综评[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29-31. 被引量:9
-
2方坤河.过烧氧化镁的水化及其对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04,23(4):45-49. 被引量:36
-
3黄克隆.热分析法用于碳酸盐岩石中碳酸盐矿物的定量测定[J].地球化学,1979,8(4):331-339. 被引量:2
-
4黄开汉.热分析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地球化学,1987,16(1):48-59. 被引量:3
-
5廖绍锋,陈阳显,李化建.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在水泥熟料分析中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6):11-13. 被引量:8
-
6孙国清,白锦会,邓绍雄.高纯氧化镁的生产[J].湖北化工,1994,11(2):37-39. 被引量:5
-
7邓绍雄.高纯氧化镁生产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耐火材料,1994,28(5):289-292. 被引量:10
-
8张诗英.菱镁粉MgO活性测定方法研究──Cl~-测定法[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4,16(3):114-117. 被引量:6
-
9孙文华,崔崇,张宏华,崔可浩.氯氧镁水泥水化相定量测定的重叠峰─K值法[J].分析测试学报,1995,14(6):75-78. 被引量:2
-
10邓绍雄.高纯氧化镁的生产[J].广东化工,1995,22(1):30-3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7
-
1李方贤,陈友治,王斌,李国刚,龙世宗.外掺轻烧MgO水泥的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1):34-37. 被引量:2
-
2孙永明.Statistica6.0研究轻烧氧化镁水化动力学[J].化工矿产地质,2008,30(4):227-230. 被引量:2
-
3王国强,李晓云,丘泰.养护温度对高温煅烧MgO水化反应产物组成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0,29(1):1-5. 被引量:4
-
4夏涛,王玺堂,陈浩,许二超,陈俊.原料体系对熔盐法制备氧化镁粉体的影响[J].绝缘材料,2010,43(2):50-53.
-
5刘倩倩,余红发.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的耐久性及其性能退化机理(英文)[J].硅酸盐通报,2010,29(4):908-913. 被引量:9
-
6储刚,蒋晓光,林忠,李卫刚.X射线衍射法分析水镁石煅烧制备的镁砂物相组成[J].岩矿测试,2010,29(6):707-710. 被引量:2
-
7闫战彪,刘加平,田倩,张守治.掺MgO膨胀剂水泥浆体不同养护制度下的变形特性[J].新型建筑材料,2010,37(12):4-7. 被引量:5
-
8储刚,蒋晓光,李卫刚,林忠,于飞.动态高温X射线衍射法研究水镁石的热分解过程[J].中国粉体技术,2011,17(2):9-11. 被引量:3
-
9骆菁菁,高培伟,张红波,黄明喜.掺新型生态膨胀剂水泥浆体的膨胀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30(4):770-774. 被引量:8
-
10蒋晓光,林忠,李卫刚,潘德喜,储刚.XRD分析菱镁石矿煅烧制备的镁砂中杂质组成[J].化工科技,2011,19(5):29-31. 被引量:2
-
1赵泽通.水泥磨台时产量阶段性下降的应对措施[J].水泥,2016(9):25-27. 被引量:2
-
2王景贤,王立久.粉煤灰少熟料水泥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19(1):32-34.
-
3赵鸿.钢渣细度和掺量对钢渣复合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粉体技术,2012,18(3):69-72. 被引量:7
-
4宾伟深.压片X荧光分析法及其在水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6,12(1):34-37. 被引量:4
-
5吴英德.基于实验的水泥配比计算方法[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4,10(4):28-30.
-
6李贵臣.立磨生产水泥及混合材粉效果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8X):7-7.
-
7TW系列X射线荧光光谱仪[J].金属矿山,2008,37(4):159-159.
-
8祝志雄,黄发勤.镁石水泥配比初探[J].新型建筑材料,1990,17(9):32-34. 被引量:1
-
9付宜新.提高P·C32.5水泥炉渣和石灰石掺量的试验研究[J].水泥技术,2014(1):50-52.
-
10岳彦勋,马雪玲,潘美珍.MDX-1060型荧光光谱分析仪在水泥行业中的应用[J].水泥工程,2003(1):72-7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