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5-36,共2页
Tianjin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32
-
1邓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全纳教育态度的城乡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61-66. 被引量:45
-
2庞丽娟.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1):18-21. 被引量:58
-
3庞丽娟.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特征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7(3):19-28. 被引量:13
-
4龚文娟.教育期望、教育行为与独生子女成长——对重庆市沙坪坝区独生子女家长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185-188. 被引量:8
-
5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91-95. 被引量:57
-
6庞丽娟.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93,25(3):306-313. 被引量:32
-
7刘泽文,牛玉柏.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139-139. 被引量:7
-
8邓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调整策略的城乡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4):65-70. 被引量:11
-
9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7(3):329-336. 被引量:91
-
10牛盾,张爱林.青少年同伴接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2006,6(1):10-1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32
-
1汪斯斯,董佳雨.国内外融合教育课程研究热点比较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7):1-9.
-
2王志英,卢宁.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攻击行为、社会期望及归因方式比较[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7):529-533. 被引量:2
-
3张玉红,高宇翔.新疆普通学校师生和家长对全纳教育接纳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8):14-20. 被引量:35
-
4林其羿,程利国,舒文.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同伴接纳发展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3):261-264. 被引量:2
-
5刘沙.学校影响因素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研究概述[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3):62-63. 被引量:3
-
6樊越波,范秀辉.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1):28-32. 被引量:4
-
7甘少杏,兰继军,张银环.残疾人类型、知名度及品质特征对公众态度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6(7):76-83. 被引量:2
-
8刘国雄.职校生、普高生的同伴接受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6(8):82-89. 被引量:4
-
9刘峰,张国礼.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肢体残疾儿童态度的干预研究(9)[J].中国特殊教育,2017(5):9-14. 被引量:6
-
10黄欢,邵京京,陈亿雯,杨洋,王萌,顾欣艺,夏童.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的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相关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2):1445-1450. 被引量:6
-
1刘黎微,陈锦霞.学前晚期儿童同伴接纳与心理理论发展的相关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9(6):119-124. 被引量:3
-
2黄玉芬,李伟健.初中生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发展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23-27. 被引量:11
-
3李幼穗,赵莹.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2):349-351. 被引量:19
-
4周宗奎,万晶晶.初中生友谊特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573-575. 被引量: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