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2
-
1郑燕祥.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三重化,人大复印资料[J].教育学,2000,(3).
-
2王国儿.(组织行为与组织管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32.
同被引文献61
-
1王福显.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师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6(32):89-90. 被引量:2
-
2杨秀伟,李明斐,张国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66-69. 被引量:44
-
3陈卫旗.中学教师工作满意感的结构及其与离职倾向、工作积极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1):38-44. 被引量:100
-
4陈壁辉,李庆.离职问题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1998,8(1):27-32. 被引量:33
-
5毕重增,黄希庭.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离职意向与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28(1):28-31. 被引量:58
-
6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3):15-17. 被引量:98
-
7徐学智.教育硕士工作满意感与离职倾向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3):67-70. 被引量:7
-
8曹雨平,李怀祖.高校教师离职倾向形成过程的优先度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130-133. 被引量:1
-
9王丽秋,杨颖秀.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象的规制探求[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6):9-11. 被引量:6
-
10范莉莉.建立“弱势补偿机制”是解决教师流失问题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5(8):25-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9
-
1马广宇,黄正华.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0(15):8-9. 被引量:1
-
2王嘉毅,赵志纯.教师离职意向研究述评[J].当代教师教育,2010,3(3):5-10. 被引量:8
-
3李永鑫,杨文君,申继亮.教师组织认同、工作满意感与情感承诺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3):185-189. 被引量:23
-
4赵志纯,柴江.西北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离职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10):22-27. 被引量:1
-
5邵晓强.基于学校管理视角透视民办学校教师流失现象[J].考试周刊,2008,0(29):15-16.
-
6王冰,廖其发.我国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提供的相关文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8(12):64-67. 被引量:1
-
7米娜,黄家群,马慧芳,马海林.西藏地区小学教师离职意向调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25(3):15-18.
-
8米娜,张新娟,马海林.西藏地区中学教师离职意向调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1):47-50.
-
9陈永进.社会支持、满意度对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5):93-98.
二级引证文献34
-
1王璐.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离职倾向问题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144-145. 被引量:1
-
2孟祥菊.员工留职意愿研究——职业及工作满意度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2,31(6):27-33. 被引量:11
-
3黎光明,周国华.一项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高校教师组织认同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2,5(5):51-57. 被引量:4
-
4于桂花.民办高校教师稳定性的培育与提升——基于青岛民办高校的实证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4):62-65.
-
5李乾锋,吴佳.高中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130-133. 被引量:2
-
6顾倩.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96-1197. 被引量:9
-
7由由.机会成本与高校教师流动意向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3):60-67. 被引量:16
-
8王馥芸,蒋艳菊,李永鑫.工作满意度对野外采油作业工人职业应激和家庭生活满意度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1):77-80. 被引量:3
-
9罗杰,周瑗,陈维,潘运,赵守盈.教师职业认同与情感承诺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3):322-328. 被引量:98
-
10邓子鹃,林仲华.国内组织认同研究回顾与展望[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4,23(3):67-72. 被引量:3
-
1范莉莉.制度创新:控制教师流失的有效之举[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7(5):26-28.
-
2范莉莉.制度创新——教师流失的新视角[J].贵州教育,2007(3):12-13.
-
3许政法.教师流失原因的管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8):107-108.
-
4聂雪奎.教师流失的管理学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20):161-162.
-
5范莉莉.建立“弱势补偿机制”是解决教师流失问题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5(8):25-25. 被引量:5
-
6闵旭东.论区域经济差异与教育发展的关系[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3,12(3):11-12.
-
7张继梅.浅谈区域经济差异与黑龙江教育的关系[J].世纪桥,2005(3):105-106.
-
8程斯辉,刘光侠.关于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策略思考[J].湖北教育,1998,0(6):16-17.
-
9程斯辉,刘光侠.关于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策略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3):81-84. 被引量:2
-
10杜宁.学习注意力失控的表现及干预矫正[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5):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