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
10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作者
张家寰
机构地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研究所 上海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37-39,共3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基金
上海市教科规划课题《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及其教学计划一体化研究》(B0425)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课程结构
一体化设计
高技能人才
分类号
G714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4
同被引文献
349
引证文献
101
二级引证文献
433
参考文献
2
1
夏建国,郭扬.职教课程模式开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高原.
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5):43-45.
被引量:13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吴祖新.
谈高职与中职的衔接[J]
.职教论坛,1998,14(12):18-20.
被引量:7
2
郭冬生.
论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
.职教论坛,1999,15(9):16-19.
被引量:12
3
秦虹.
中职与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2000,21(7):4-7.
被引量:24
4
白宗新,汤厚宽.
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之比较研究[J]
.江苏高教,2001(4):86-88.
被引量:25
5
慈溪职业高中课题组.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20):33-35.
被引量:20
6
刘育锋.
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5):66-69.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44
1
刘迎春.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衔接状况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1):39-41.
被引量:22
2
芦京昌.
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7):18-19.
被引量:25
3
马永涛.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价值链”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9):51-52.
被引量:7
4
陆丽君.
中高职服装专业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45-47.
5
郭扬.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框架及其开发[J]
.职教论坛,2006,22(11X):4-7.
被引量:5
6
芦京昌,范敏.
浙江省中高职衔接机制及操作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0):12-13.
被引量:36
7
刘迎春,郁春兰.
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思考[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6.
被引量:12
8
孙福春,胡凤新,费琳琪.
经贸类专业中、高职“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4):46-47.
被引量:1
9
吴金林,石一民.
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被引量:52
10
张晓春,王庭庆.
浅谈四位一体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
.民营科技,2010(6):84-84.
<
1
2
3
4
5
…
15
>
同被引文献
349
1
任勇,蔡遵义.
网络学习空间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作用与策略研究——以语文课程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0):53-55.
被引量:2
2
王玲,周志刚.
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25):15-17.
被引量:32
3
石伟平.
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0(5):16-20.
被引量:17
4
郭少东.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研究[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11-13.
被引量:4
5
陈竞芬.
面向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特征:兼容、通用、直接[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4-58.
被引量:2
6
顾明远.
从各国中等教育的结构看我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J]
.比较教育研究,1980(1):3-6.
被引量:7
7
宋文宝.
法国和西德中等教育结构的几个特点[J]
.比较教育研究,1980(2):13-16.
被引量:2
8
李青藻,谢聿栋.
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教育评论,1985(2):1-6.
被引量:1
9
文建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新课改衔接的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17.
被引量:2
10
王向岭.
关于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6):87-91.
被引量:6
<
1
2
3
4
5
…
35
>
引证文献
101
1
钱世凤.
综合性与专门化: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36-37.
2
赵凯,何学纪,邱庆荣.
“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衔接课程设计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0(12):61-62.
3
黄鑫,金盛.
关于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之述评[J]
.职教论坛,2011,27(18):38-41.
被引量:39
4
陈璐.
面向东盟物流产业,实现中职与高职物流教育有效衔接[J]
.中学教学参考,2012(6):117-117.
被引量:2
5
刘长灵,林七七.
“中高职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112-113.
被引量:8
6
赖立香,丁显州,童虹.
听障生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听障生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15-18.
被引量:2
7
王真富,黄云龙.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J]
.时代教育,2012(13):37-38.
被引量:1
8
庄小红.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对策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14-17.
被引量:9
9
赖立香,丁显洲.
听障生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一体化设计——以浙江省听障生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科教文汇,2012(34):169-171.
10
顾臻臻,汪幼辛,何向彤.
中高职一体化中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研究——以建筑类“3+2”模式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2):62-65.
被引量:12
<
1
2
3
4
5
…
11
>
二级引证文献
433
1
郭远博.
五年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5):138-139.
2
安光亮,王文斌,王蕾.
中高职衔接视域下的柔力球项目课程改革方案设计[J]
.体育视野,2021(14):45-46.
被引量:2
3
万金侠.
道路桥梁专业3+2中高职衔接解决问题及策略[J]
.山西青年,2019(23):74-74.
4
钟权.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48):26-26.
被引量:5
5
吴再华,阳领,黄亚辉.
“合纵连横、岗课融通”一体化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湖南教育(下旬)(C),2022(10):43-44.
6
甘益慧,叶蔼瑜,龙志军.
高职院校学年学分制课程供给困境与纾解——以F学院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6):93-97.
7
苏文,包佃清.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性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4):96-97.
被引量:1
8
黄鹏,刘智婷.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228-230.
9
傅祝屏.
产学对接背景下中高职衔接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142-144.
被引量:2
10
石英春.
提高高职学生创业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为例[J]
.才智,2020(2):11-11.
被引量:1
<
1
2
3
4
5
…
44
>
1
马新燕,贾恭惠.
以职教集团为平台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索[J]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44-46.
被引量:6
2
翁国华.
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在汽修实训课的应用[J]
.职业,2016,0(33):91-91.
3
李晶晶.
画设计一体化教学实践[J]
.科技创业家,2012(17):176-176.
4
黄恒荣,傅朱能,倪立宠.
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素养培育工作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30-130.
5
高洁.
中高职课程衔接一体化设计探析[J]
.职业技术,2014,0(6):33-34.
被引量:5
6
刘丽静,彭永清.
有关高职艺术设计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0(23):135-136.
被引量:1
7
祝成林,和震.
美国技术学院预科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17,44(3):117-128.
被引量:9
8
张爱闻,罗军.
高职专升本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培养方案衔接策略探讨[J]
.当代继续教育,2013,31(6):78-81.
被引量:7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 第3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洪晓
郑其俊
赵利红
吴永昌
周立新
张佳伟
李巨文
谭英杰
李远才
相关机构
北京国邦技术发展中心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东北石油大学
相关主题
绝热涂料
无机
透明树脂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