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近况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对心力衰竭的广泛研究,近年来中医治疗心衰,包括对顽固性心衰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医疗法和西药相比,作用广泛持久,毒副作用小,应加以推广。本文就近年的最新发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心衰与心、肺、脾、肾等脏器有关。其本虚邪实,虚实错杂,可因先天不足,或它病及心,或因君主自病,心体受损而发病。大致分为4型:①心肾俱虚 心主一身血液运行,肾为五脏之本,命门所在。心衰初期多为心气虚,日久心病及肾,心肾俱虚。命门火衰,心阳失于命门之火的温煦激发而愈虚。②心脾两虚 心衰患者心气心阳虚亏,心血耗伤,心失濡养。心气虚,火不生土,脾必亏损。
作者 王鹏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2-23,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5

二级参考文献16

  • 1贾钰华,赖新生,徐复霖,陈素云,吕志平,许俊杰,陈育尧.暗红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2,33(5):46-48. 被引量:16
  • 2李时珍,本草纲目,1977年
  • 3刘之章,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年,11卷,7期,405页
  • 4姜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8年,2期,65页
  • 5方静,中华内科杂志,1987年,7期,403页
  • 6张钧华,中华内科杂志,1985年,11期,651页
  • 7黄振文,实用心脏病学手册,1990年
  • 8团体著者,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3期,129页
  • 9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学简编[M]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 10陈素云,林院昌,崔志英,谢志彬,刘池,许俊杰,刘伊丽,陈育尧,孟庆棣.冠心病患者的舌象微循环与心功能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2(01).

共引文献369

同被引文献5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2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