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7,共4页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参考文献8
1 史蒂文·苏本 玛格瑞特(绮剑)·伍 蔡彦敏 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2 贺卫方.“中国司法传统的再解释”.载中国法学网.
3 罗伯特·C·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4页.
4 李立景.刑法目的惩罚与恢复的调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兴起[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135-139. 被引量:8
5 吕欣,韩宁.恢复性正义:当代刑事政策的新理念[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4,16(5):14-20. 被引量:16
6 薛剑祥.“刑事自诉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适用”.载华东司法研究网.
7 朱苏力.“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载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8 庞德 沈宗灵 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0页,29页,31-32页.
二级参考文献5
1 刘东根.两极化——我国刑事政策的选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6):3-15. 被引量:37
2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375.
3 J.W.S塞西尔.特纳.肯尼刑法原理[M].王国庆,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 Allison Morris and Warren Young: Reforming Criminal Justice The Potential Restorative Justice.Restorative Justice Edited by Heather Strarg and John Brevith Wai Published by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Ashgate Publishing Ltd Reprinted,2002.
5 何家弘.域外痴醒录[M]法律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27
1 贾纬.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诉讼方式[J] .人民司法,2002(10):4-7. 被引量:1
2 何其生.我国域外送达机制的困境与选择[J] .法学研究,2005,27(2):126-137. 被引量:19
3 石红梅.刑事自诉权的价值分析[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2):60-65.
4 简永发.论刑事和解的公正性[J] .法制与社会,2008(6):3-4. 被引量:1
5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比较法研究,2006,20(4):79-92. 被引量:33
6 宋显忠.事实发现与程序保障[J] .当代法学,2006,20(6):118-123. 被引量:1
7 沈明磊,王淳.诉调对接之路的理论与实践——江苏法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结与思考[J] .人民司法,2006(11):22-27. 被引量:10
8 张云鹏.刑事简易程序调解模式的构建——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支撑[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1):94-97. 被引量:5
9 汪建达.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恢复性正义与宗教传统[J] .浙江学刊,2007(3):56-62. 被引量:2
10 祝圣武.论恢复性司法的两大理论缺陷[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3):5-1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1
1 李浩.论调解不宜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4):68-74. 被引量:46
2 李浩.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J] .法学评论,1996,14(4):11-16. 被引量:83
3 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法学研究,1996,18(4):57-68. 被引量:267
4 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 .中国社会科学,1994(1):3-22. 被引量:159
5 郭宗才.被害人自诉权行使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 .法律适用,2004(10):79-80. 被引量:1
6 汪建成,祁建建.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J] .中国法学,2002(6):122-130. 被引量:90
7 宋凯楚.对诉讼调解制度规范化的思考[J] .人民司法,2005(5):76-80. 被引量:4
8 曹宏,胡璇.刑事调解之思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4):67-71. 被引量:10
9 姚志坚."调解热"与法院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J] .法律适用,2005(9):69-72. 被引量:18
10 肖建华.审判权缺位和失范之检讨——中国民事诉讼发展路向的思考[J] .政法论坛,2005,23(6):44-55. 被引量:37
二级引证文献24
1 王亚明.调审分离的路径探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5):60-62.
2 王亚明.调审分离的问题及路径——从南京法院的视角[J] .海峡法学,2012,14(3):86-90.
3 鹿庆梅.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调审合一模式的缺陷和重构[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30(6):112-113. 被引量:1
4 刘宁,王艳雯.加强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保护势在必行[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5):333-334. 被引量:1
5 刘艳,刘太华.论基层检察院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践操作[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6):137-137. 被引量:2
6 吴晶晶.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践与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3):132-133. 被引量:1
7 郑创彬.刑事被害人参与量刑问题研究[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23(5):31-35.
8 李浩.理性地对待调解优先——以法院调解为对象的分析[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20(1):117-125. 被引量:30
9 王亚明.调审分离:问题及路径——从南京法院的视角[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3):32-36.
10 蔡小博.浅议诉前调解制度的程序设置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7):31-32.
1 苏静瑜.魏源的法律思想[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11Z):95-96. 被引量:1
2 侯中平.魏源“师夷长技”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国际政治研究,1985,6(2):62-63.
3 荣婷.见贤思齐,师夷长技——浅谈法国劳动法对中国的启示[J] .法国研究,2007(1):33-40. 被引量:8
4 杨宏.法院调解制度刍议[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4):64-67.
5 红地毯[J] .神州学人,2014(4):30-31.
6 邵军.恢复性司法的利弊之争[J] .法学,2005(5):113-115. 被引量:29
7 曹金才.心念赶考 笃定慎行[J] .吉林人大,2016,0(7):16-16.
8 李薇.浅析环境公益诉讼之原告资格问题[J] .法制与经济,2011,20(8):111-112. 被引量:1
9 刘娟,范金萍.浅议国家赔偿范围拓展至公有公共设施致害[J] .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37-38.
10 彭崇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在一个实[J] .党政干部论坛,2003(11):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