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9
出处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6-127,共2页
Journal of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参考文献3
-
1郑学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外流原因探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1,22(5):40-41. 被引量:6
-
2侯淑莲,李石玉,唐启群,马建东,陈晓星,毕秀玲.议加速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学人才的迫切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10-12. 被引量:6
-
3金晓菡.如何发挥生物医学工程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医疗装备,2001,14(6):27-2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6
-
1陈洁,刘宏波.上海市MRI利用的技术评估[J].中国医院管理,1993,13(8):51-55. 被引量:2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3雷海潮,胡善联.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况和完善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1):45-48. 被引量:14
-
4周良荣.衡阳市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标准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7):36-39. 被引量:16
-
5齐悦国,种银保,周儒普.大型医用设备的质量保证及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3):172-174. 被引量:3
-
6郑学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外流原因探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1,22(5):40-41. 被引量:6
共引文献9
-
1侯淑莲,李石玉,崔柏,马新超.华北区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物理通报,2005,26(1):32-35. 被引量:1
-
2侯淑莲,李石玉,马新超,崔柏.关于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53-56. 被引量:11
-
3陈康.改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之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61-62. 被引量:7
-
4崔柏,侯淑莲,闫十,陈晓星,李石玉.唐山市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情况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0):68-70. 被引量:6
-
5杨富华,娄坤.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7(6):566-567. 被引量:7
-
6高永春,侯淑莲,许贺菊,张九云,李石玉,赵强,王广新.医学院校非影像专业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原理”选修课程探索[J].物理通报,2009,30(7):12-14.
-
7胡兴斌,漆家学.浅议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9):125-126. 被引量:3
-
8侯淑莲,李石玉,唐启群,马建东,陈晓星,毕秀玲.议加速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学人才的迫切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10-12. 被引量:6
-
9袁力,刘林祥,焦红霞.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6):47-48.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28
-
1陈超敏,周凌宏,龚剑,冯晓刚,陈光杰.新时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22-23. 被引量:25
-
2冯波,翁杰,黄楠,屈树新,李孝红.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5-17. 被引量:14
-
3陈俊梅,毕浩宇,周晋阳.医学院校培养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探讨[J].西藏科技,2006(11):34-35. 被引量:2
-
4熊冬生,吴效明.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模式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1):71-73. 被引量:13
-
5李源,王翔,胡闵华.浅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J].教育与职业,2007(5):180-181. 被引量:11
-
6杨文艳,李博欣,孙洪范.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发展[J].天津科技,2007,34(3):29-30. 被引量:2
-
7王莉莎,肖雪莲,王蕾,苏岚岚,宋丽萍,刘颖.国内外生物材料、口腔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以及影像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杂志简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2):4261-4265. 被引量:2
-
8[1]Schwan H P.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J].IEEE Eng Med Biol,1991,(10):2529.
-
9陈武凡,谭小丹,周猛,蔡谱.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教育的系统规划[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78-79. 被引量:7
-
10孔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发展现状[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9(10):174.
引证文献9
-
1张怀文,胡博.创新型生物医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4):38-39. 被引量:1
-
2张怀文,胡博.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27-228. 被引量:11
-
3杨富华,娄坤.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7(6):566-567. 被引量:7
-
4董亚明,余学飞,董哲宇.医科院校开设医学工程类专业的前景及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29-230. 被引量:7
-
5陈庆梅,李斐,付昕,黄琪,张国龙,金石.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广场,2011(10):244-246. 被引量:4
-
6赵丽萍.浅析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473-475. 被引量:8
-
7邵凯隽.医学院校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现状与对策[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6):605-606. 被引量:1
-
8尹世金,谢莺,陈素,何志勇.民族高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学科兴趣偏向性调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249-249.
-
9高亦鲲.浅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改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11):20-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1
-
1樊华,杜永洪,白晋,王华,陈娟.面向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734-737. 被引量:3
-
2段磊,吴小玲,朱松盛,王伟.医科院校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1,30(36):238-238.
-
3赵丽萍.浅析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473-475. 被引量:8
-
4段磊,王伟,朱松盛,吴小玲.培养“医工结合、贴近临床、注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152-154. 被引量:13
-
5段磊,王伟,朱松盛,吴小玲.医工结合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16-118. 被引量:8
-
6邵凯隽.医学院校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现状与对策[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6):605-606. 被引量:1
-
7李华玲,陈文飞.荷兰生物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以荷兰莱顿大学为例[J].生物学杂志,2012,29(6):102-104. 被引量:2
-
8钟丽莎,李佳凌,黄志伟,曹高飞,肖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电脑,2013,29(1):169-169. 被引量:2
-
9王慧.浅谈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134-135. 被引量:7
-
10张晶,吴艳茹,易小林,杨海波.医学电子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教学探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31(1):4714-4717. 被引量:4
-
1鲍艳,李义兵.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与师资队伍建设[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1):58-60. 被引量:1
-
2柴惠,张林,黄燕芬,袁小凤.生物信息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1):97-99. 被引量:1
-
3杨妍.浅论低年级说、写交叉结合的有效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4(10):28-29. 被引量:1
-
4罗万春,赵海钧,罗明奎,龚利红,雷玉洁.试论医学生的数学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10-1011. 被引量:3
-
5创新玩混搭,长沙出炉最牛医学考题[J].满分阅读(初中版),2014(3):18-18.
-
6闫松华,张宽,刘志成,宋红芳,张昆亚,王辉,吴宝平.《生物力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3-155. 被引量:2
-
7蔡孝堆.在高校体育课中采用“渗透教法”(摘要)[J].体育科研,1985,6(9).
-
8刘锦红.运用生物力学 搞好体育教学[J].湖北教育,2001(23):43-43.
-
9姚黎英,梁惠敏,赵玮,于淼,张亚文.浅谈逻辑教学中的医学问题教学法[J].今日科苑,2007(18):235-236.
-
10济南引进4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J].国际人才交流,2010(7):5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