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获取的地闪资料分析了10次雹暴过程的闪电分布和演变特征,并结合地面多普勒雷达和TRMM卫星的闪电成像仪(LIS)、测雨雷达(PR)、微波成像仪(TMI)分析了雹暴的降水结构及其与闪电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降雹天气过程的正地闪比例较高,平均值为45.5%;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在整个降雹阶段正地闪活动非常活跃,在正地闪频数增加的过程中通常伴有负地闪频数的下降;在雹暴的减弱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显著减少.两次典型雹暴的闪电活动非常活跃,总闪电频数分别为183次/min和55次/min;其降水结构特征是,大于30dBZ的强回波单体多集中于系统的前缘,系统后部伴有稳定性的层状云降水区,回波顶高均超过14km;其对流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97%.对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与总闪电关系的研究表明,总闪电主要出现在强回波区(>30dBZ)及其周围.对流降水区发生闪电的几率约是层云降水区的20倍以上,可以利用闪电与对流降水的相关性来有效地识别对流降水区.初步结果还表明闪电频数和冰水含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即冰水含量越高,相应的闪电活动也越频繁.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25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05001
4013501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