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锋与常态——现代文学史的两种基本形态 被引量:2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这个题目,我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北大作过一次讲座。当时我正在主持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想探讨几个文学史的理论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五四”文学运动的先锋性问题。上次我来讲的时候,我的思考还很不成熟,是诚心向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们请教的,同学们在会上的提问对我深有启发,回去后就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了,发表在《复旦学报》今年第六期上。但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已经深思熟虑无懈可击了,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往下讨论下去。
作者 陈思和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8,共10页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7

  • 1王宁.传统与先锋  现代与后现代──20世纪的艺术精神[J].文艺争鸣,1995(1):36-41. 被引量:12
  • 2Д.布尔柳克,亚历山大.克鲁乔内赫,B.马雅可夫斯基,维克多.赫列勃尼科夫,张捷.給社会趣味一記耳光[J].文艺理论研究,1982(2):131-132. 被引量:4
  • 3陈思和.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6):1-17. 被引量:51
  • 4马泰·卡林内斯库 顾爱彬 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92页.
  • 5.《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页.
  • 6《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 7《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精神的接力与传承》[J].文艺报,2005,10.
  • 8《从鲁迅到巴金—随想录的渊源及其解读》[J].文学报,2005,10.
  • 9巴金.《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巴金全集》第16卷,66页.
  • 10米歇尔·克里(MichaelKelly)主编.《美学大百科全书》第1卷(Encyclopedia of Aesthetics Vol.1),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共引文献74

同被引文献185

引证文献28

二级引证文献106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