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国高职教育分析及其启示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享誉全球,高职教育也因“双元制”的独到和鲜明的特色名列世界前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更新办学理念,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的创新,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
吴鹏程
机构地区
汽车管理学院装备技术系
出处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
2007年第3期71-72,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关键词
德国高职教育
办学模式
特征
启示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4
1
刘庆文.
职业资格证书纳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计划的探讨[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5):87-90.
被引量:2
2
谭界忠.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机制问题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6(27):25-26.
被引量:15
3
潘东标,张宁新.
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4):54-54.
被引量:7
4
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陈解放.
从产学研结合的类型和特征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取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55-56.
被引量:38
2
刘复国.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57-58.
被引量:31
3
李焱焱,叶冰,杜鹃,肖引,桑建平.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98-99.
被引量:80
4
卢红学.
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
.职教论坛,2005,21(05X):8-10.
被引量:107
5
游文明.
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内涵及特征研究[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9(4):1-5.
被引量:17
6
何向荣,黄专途.
“科技创新服务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2006(2):54-55.
被引量:23
7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编.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考核大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9
苗年立 李志华 刘春霞.如何实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创新[J].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共引文献
19
1
吴鹏程.
提高办学质量 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J]
.中国电力教育,2007(3):19-20.
2
陈海燕.
高职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22-25.
被引量:35
3
高怀世,刘旺生.
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缘何校“热”企“冷”[J]
.教育与职业,2007(17):17-18.
被引量:14
4
谭界忠.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题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18):21-22.
被引量:20
5
何洪涛,刘炳友,白晓洁,付云江,张福臣.
果树冻害的综合防治[J]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7):70-71.
被引量:2
6
吴云,龚云登,向大育,姚茂桂,谭仕旦.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57-158.
被引量:7
7
顾爱怡,郑世良.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3):173-174.
被引量:2
8
徐侠.
带薪休假: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新驱动机制[J]
.商业时代,2009(7):13-14.
被引量:2
9
许冬梅.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职业教育研究,2009(6):21-22.
被引量:6
10
冯文慧,黄志刚,丁晓龙.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54-15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8
1
潘如意.
高职院校不良学风的成因与矫正策略[J]
.西北职教,2006(10).
被引量:3
2
张立今.
高职课程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1-4.
被引量:4
3
周陆飞.
探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1-2.
被引量:19
4
肖看,尹仕,严国萍.
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79-82.
被引量:65
5
付姝宏.
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6,8(2):115-116.
被引量:12
6
赵志群,王炜波.
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2):62-64.
被引量:37
7
匡瑛,石伟平.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2):21-23.
被引量:88
8
万平.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0):27-29.
被引量:20
9
孙逊,宋雪林,杨玮.
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J]
.中国市场,2007(22):84-85.
被引量:12
10
陈晓梅.
加强工程类专业PLC工程实践的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76-7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4
1
刘莉宏.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的研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48-51.
被引量:16
2
李雄杰.
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产品故障检修》教学改革[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44-47.
被引量:5
3
李全意.
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之泛化[J]
.职业教育研究,2011(1):9-10.
被引量:6
4
张永.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适用性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8):51-51.
5
胡霄怡.
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的策略探讨[J]
.管理观察,2011(28):94-96.
被引量:1
6
钟晓强.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7):53-54.
7
钟晓强.
浅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4):43-45.
被引量:1
8
尹明远,高彤,周灵科.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刍议[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7):6-8.
9
闫虎民,唐春霞,庞党锋.
浅论PLC课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12(11):123-124.
被引量:2
10
李全意,朱晓山.
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3(1):120-1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袁传明.
近十年国内德国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0(3):5-8.
2
袁传明.
近十年国内德国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
.江苏教育研究,2010(10):24-27.
被引量:6
3
何启贤.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刍议[J]
.当代职业教育,2011(6):14-17.
被引量:4
4
江务学,陈炯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设计[J]
.中国电力教育,2011(7):95-96.
被引量:3
5
聂海辉.
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探略[J]
.职业教育研究,2011(7):8-10.
6
李玉舒.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启示[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5(5):58-61.
被引量:9
7
罗杰斌.
国内外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
.管理观察,2012(4):72-73.
被引量:3
8
唐丽华.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1-115.
被引量:4
9
邵利群.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践[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46-147.
被引量:3
10
肖剑波,邓努波,谭秋苹,陈玉君.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2):1-3.
1
林媛.
德国校企结合课程模式初探[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197-197.
2
黄艳玲.
浅谈中国高职教育与德国高职教育[J]
.求知导刊,2015(6):154-154.
被引量:1
3
吕景泉,马雁.
浅析德国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J]
.现代企业教育,2001(10):59-60.
被引量:3
4
杨庆云,王小丁,刘丽.
德国高职教育发展文献综述[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4):10-12.
被引量:3
5
王旭善.
德国高职教育的见闻与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04,22(5):66-68.
被引量:6
6
张建平.
德国高职教育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9):152-153.
被引量:4
7
王文军.
浅析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4):72-75.
被引量:6
8
黎颖.
德国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3):39-42.
被引量:5
9
赵婷婷,杜晓丽.
德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4(4):10-12.
被引量:3
10
李靖.
德国高职教育对学生评价方式及启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162-162.
被引量:4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