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P.2347敦煌写本为例,考察了《十戒经》传授盟文的文体源流及其在传授仪式中的功能,认为这些盟文在文体上沿袭了先秦盟誓文的传统,但是它本身并非举行盟誓仪式的目的,而是一个步骤,是受经者和神灵之间的协议,具有向神明表明心迹、证明经戒传授并非私相授受的功能,也间接担当转换受经者宗教身份的角色,与先秦盟誓文有重要差别。反映出不止一代的道教徒在建构一种以经书传授为中心的宗教时,吸纳与扬弃传统社会、宗教实践形式的心路历程。盟文和经文中的佛教术语只有以中国本土生长的文体形式为载体,与道教的原有观念相结合,通过道教的仪式才能在道教徒的观念和行为中获得合法地位。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8,共6页
Dunhuang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