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12
-
1Wolfgang Welsch, Undoing Aesthetics, Translated by Andrew Inkpin ( London : SAGE Pubications, 1997 ) , P. 27.
-
2[法]让·波德里亚.《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页.
-
3[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3页、5页、8页.
-
4[美]詹明信 张旭东编 陈清侨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544页.
-
5[德]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渠敬东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
6[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4页.
-
7[美]詹姆逊.《文化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
8[德]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页.
-
9[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4页.
-
10[英]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共引文献110
-
1唐任伍,周觉.论时间的稀缺性与休闲的异化[J].中州学刊,2004(4):26-30. 被引量:8
-
2朱国华.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J].社会科学,2004(9):113-121. 被引量:4
-
3袁坦中.前理解、直觉与诉讼证明[J].求索,2004(11):136-138. 被引量:2
-
4李国俊,葛锡文.社会危险的技术伦理透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6):78-81.
-
5许萍.作为东方奇观的新民俗电影[J].当代电影,2005(2):125-127. 被引量:13
-
6何平华.论影视文学审美创造特征[J].当代电影,2005(3):128-131. 被引量:6
-
7郑全太,吉志新.对中国档案学理论原创性研究的一点看法[J].档案学研究,2005(3):8-11. 被引量:8
-
8丛新强.存在与虚无——论朱文小说的主题话语[J].当代文坛,2005(4):58-59.
-
9邰小丽.白领·时尚·消费文化——试论时尚杂志的价值经营哲学[J].新闻大学,2005(4):48-50. 被引量:3
-
10马大康.娱乐性的“越界”与当代文艺学[J].文艺争鸣,2006(2):27-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
-
1王焱.“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的三大焦点[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7(2):48-53. 被引量:9
-
2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1页.
-
3[德]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渠敬东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
4[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第3页,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
5衣俊卿.《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见李小娟主编《走向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第52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6周小议.《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消费文化》,《文化研究》2007年第3辑.
-
7[英]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新穷人》,仇子明、李兰译,第了1页,第84页,第85-86页,第87页,第136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
-
8[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第152页,第157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9[英]理查德.森尼特.《街头与办公室:认同的两种来源》,见[英]威尔.赫顿、安东尼.吉登斯编.《在边缘:全球资本主义生活》,第257页,第257页,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
1董慧.实践的审美化与审美的现实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29-33. 被引量:1
-
2赵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有“三重困境”吗——与寇鹏程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6):15-17. 被引量:2
-
3寇鹏程.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三重困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6):19-24. 被引量:3
-
4徐良.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6):23-26. 被引量:2
-
5刘艳梅.当代西方美学对审美无利害的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6):250-253. 被引量:2
-
6李慧娟,白宇.启蒙的三重困境与马克思的超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5(6):112-118.
-
7A.J.巴姆,张金言.尝试的实在论[J].世界哲学,1993(3):1-3. 被引量:1
-
8王淼.日常生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9):13-17.
-
9阎伟红.升华:从快感到美感[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4(7):11-12.
-
10史哲,张立.光,照耀在黑暗里[J].青年博览,2010(22):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