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布努瑶民间法及其和谐社区秩序的构筑——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加文村为例 被引量:10

The Folk Laws of the Bunu Yao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Community: An Example of the Jiawen Village, Xiaao Township, Du'an Autonomous County of Yao, Guangxi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布努瑶村寨——加文村——的田野调查,描述、探究布努瑶民间法的表现形式、调解方式及在社区秩序构筑中的和谐运作。文章认为民间法作为一种与村民生活十分贴近的“准法规范”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基层社会稳定与繁荣的润滑剂,延续着国家权力对社区的控制。因此,重视来自民间法在农村社区稳定和法治建设中的建构力量,对构筑平安新农村的法治秩序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explores formation, dispute - solving and harmonious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rder of the folk laws of the Bunu Yaos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work of typical Bunu Yao village, Jiawe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folk laws take Indispensable effect in daily life of the village as a kind of quasi-normative law close to the villagers. They are the 'lubricant' of th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of grass-root society and extension of the control of the state authority. So,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der of rule of law of the new safe village that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ve power of the folk law in the process of stabilizing the rural community and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作者 覃主元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53,共12页 Ethno-National Studies
关键词 布努瑶 民间法 秩序构筑 和谐运作 Bunu Yaos folk law construction of the order harmonious operation.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汪太贤.论中国法治的人文基础重构[J].中国法学,2001(4):7-19. 被引量:60
  • 2王学辉.双向建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对话与思考[J].现代法学,1999,21(1):56-58. 被引量:60
  • 3[英]马林诺夫斯基著、原江译:《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 4[德]恩斯特·卡西尔著 甘阳译.《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 5杨成志、韦国安:《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319页.
  • 6贺雪蜂.《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0,.
  • 7[法]莫里斯·迪韦尔热著,杨祖功译.《政治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 8粱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和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 9[美]伯尔曼著 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63页.
  • 10[美]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著,杨凤岗译:《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二级参考文献31

  • 1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7(1):16-24. 被引量:60
  • 2蒙培元.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J].孔子研究,1997(1):4-14. 被引量:13
  • 3《朱子语类》卷78.
  • 4关于礼的属性,本文第四部分有进一步的讨论。另请参阅拙撰:《礼的起源》,《汉学研究》第十七卷第一期,台湾汉学研究中心1999年版,第49-76页。
  • 5《管子·明法解》,顾昌晓《管子校释》,岳麓书社,1996年,第516页。
  • 6《韩非子·难三》,粱启雄《韩子浅解》下册,中华书局,1960年,第378页。
  • 7《韩非子·奸劫弑臣》,同上,第105页。
  • 8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页。
  • 9《汉书·杜周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9册,第2659页。
  • 10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姚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224页。

共引文献157

同被引文献226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41

相关主题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