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人工神经网络──第二讲 早期的人工神经网络─—感知器(续)
出处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1997年第1期49-51,共3页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
-
1黄家英,葛一楠.讲座:人工神经网络──第二讲 早期的人工种经网络─感知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6):44-49.
-
2周彩霞,易江义,刘楚达.基于三层感知器的人脸检测方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20(6):47-50.
-
3严宝德.感知器与MATLAB[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14(2):11-13. 被引量:1
-
4邵慧娟,熊煜.应用感知器进行模式分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8):6300-6301.
-
5蓝永川.特征加权模糊感知器算法[J].电子学报,1990,18(2):24-29.
-
6邓赵红,王士同.视觉核感知器[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27-130.
-
7刘震宇.一种动态感知器的设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5):787-789.
-
8罗守山,阮传概.关于感知器的一个修正算法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5,8(3):261-265.
-
9汪涛,邢小良.感知器的动态稀疏化学习[J].自动化学报,1995,21(1):93-98.
-
10陈莉.浅谈人工神经网络[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