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加菜保鲜加工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无需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无铜离子污染,通过改进优化护绿保脆保鲜工艺,简便快速地制作出安全健康的五加菜。
作者
高海燕
张玉廷
梁文珍
解灵芝
富新华
陈文章
张鹏
机构地区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丹东农业科学院
出处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3-2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ollege
基金
院级立项课题"五加菜保鲜加工研究及推广"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短梗五加
保脆
加工
分类号
TS205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张鹏,郑金萍,孙宝俊,郭军,陶玉良.
短梗五加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J]
.农产品加工(下),2006(3):66-67.
被引量:12
2
王进,雷启能,周长春,顾仁勇.
蕨菜袋装保脆保鲜工艺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1):74-75.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田淑贤,黄宇彤.
山野菜护色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1994,15(4):19-21.
被引量:31
2
骆仲义,杜进民,陈杰,李建良.
袋装蔬菜护绿方法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4,15(8):12-14.
被引量:36
3
陈运中.
蕨菜保绿腌制及加工技术[J]
.中国商办工业,2000,12(8):53-54.
被引量:2
4
李彬.
蕨菜护色工艺的研究[J]
.农牧产品开发,2001(1):11-13.
被引量:11
5
徐志祥,董海洲,刘传富.
泰山参保鲜技术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22(1):50-52.
被引量:1
6
李艺雄,庞杰,林启训,邹少强,曾竞华,谢建华.
液膜、固体保鲜剂对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2001,17(1):22-23.
被引量:19
7
周凌霄,励建荣,孙金才,卢利群,王旭.
出口袋装四季豆加工过程中的护绿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5):35-3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4
1
张伟敏,邓建华,钟耕.
风味蕨菜罐头的研制[J]
.保鲜与加工,2005,5(2):31-34.
被引量:4
2
张伟敏,邓建华,钟耕.
风味蕨菜罐头的研制[J]
.食品科技,2005,30(3):38-41.
被引量:4
3
杨文鸽,徐大伦,黄晓春,潘云娣,侯温甫,孙翠玲.
龙须菜即食食品的研究与开发[J]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1):97-100.
被引量:6
4
何义发,孙鹏.
薇菜预处理及加工技术研究[J]
.食品科技,2006,31(3):49-51.
被引量:15
5
董文明,杨振生,唐卿雁.
蕨菜护绿保鲜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17(6):165-168.
被引量:6
6
王文贤,谢永洪,刘学文,冉旭,吴景斌.
椿芽保鲜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10):218-220.
被引量:4
7
李同华,魏为民,陈淑范.
刺五加的经济价值及其生物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08,28(2):57-59.
被引量:5
8
黄诚,尹红,周长春.
蕨菜软袋装护绿保鲜工艺优化[J]
.食品科技,2010,35(1):81-83.
被引量:7
9
张崇禧,马晓静,丛登立,鞠会艳,郑友兰.
GC-MS分析短梗五加化学成分[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7):577-578.
被引量:7
10
张伟兰,冯胜,刘向前,黄完均,吴真.
RP-HPLC法测定糙叶五加不同部位中五加酸和贝壳烯酸含量[J]
.中国食品工业,2010(11):76-78.
被引量:1
<
1
2
3
>
同被引文献
12
1
樊建,桂明英,赵天瑞,朱正良.
野生苦刺花食用价值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1):23-24.
被引量:13
2
黄胜君.
膳药两用短梗五加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丹东纺专学报,2005,12(2):46-47.
被引量:6
3
张鹏,郑金萍,孙宝俊,郭军,陶玉良.
短梗五加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J]
.农产品加工(下),2006(3):66-67.
被引量:12
4
杨坡,孙宝俊,刘娥,姜洪甲.
短梗五加食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2):43-44.
被引量:27
5
刘凤华.
短梗五加的利用价值及市场开发前景[J]
.生物学通报,2007,42(6):14-15.
被引量:23
6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M].沈阳:辽宁省新华书店出版社,1970.
7
张崇禧,郑友兰.中萤研究与新药开发[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
张军.保健茶制作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9
陈功.净菜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0
朱立新.中国野菜开发与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157-160.
<
1
2
>
引证文献
1
1
张崇禧,马晓静,丛登立,鞠会艳,郑友兰.
GC-MS分析短梗五加化学成分[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7):577-57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邵信儒,孙海涛,郑洪彦,张超.
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浆果色素提取工艺[J]
.食品科学,2011,32(22):37-41.
被引量:6
2
吴迪,陈亮,辛秀兰,王维彬.
HS-SPME-GC-MS分析短梗五加挥发性成分[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298-299.
被引量:2
3
宋洋.
无梗五加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4,43(5):487-489.
被引量:6
4
李鹤,胡文忠,姜爱丽,刘程惠,白雪,李晓博,于雪.
短梗五加各部位活性成分及其食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6):372-376.
被引量:10
5
范斌,张宝堂,谭家忠,郑思佳,王佳敏.
短梗五加化学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2021,50(11):71-73.
被引量:5
6
张一,兰雪涵,吴生海,王玉莹,李黎明,刘志江,杜凤国.
短梗五加保育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22,16(17):206-210.
被引量:2
7
高洪月,张楠淇,王室雅,王延冰.
短梗五加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3,37(5):97-102.
1
万新,李发建.
蕨菜快速护绿保脆保鲜工艺优化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14(3):21-23.
被引量:8
2
刘金文,孔繁东,刘兆芳,王雁鸣.
刺五加的研究与开发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2):143-145.
被引量:5
3
万新,李发建.
蕨菜快速护绿、保脆与保鲜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03,42(4):67-69.
被引量:9
4
高海燕,曾洁,徐凌,张玉廷,富新华,张鹏.
短茎五加菜保鲜液加工技术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6):104-106.
被引量:1
5
主妇支招[J]
.饮食科学,2005(11):57-57.
6
冯翠芹,李强,顾利文.
刺五加果汁保健饮料的研制[J]
.酿酒,2005,32(4):90-90.
被引量:5
7
叶丽.
蕨菜快速护绿保脆与保鲜[J]
.农机推广与安全,2004(5):29-30.
8
叶宏宇,许学勤,舒枝.
软包装水芹菜护绿保脆工艺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13,29(2):163-166.
被引量:6
9
闫丽丽,邱友红,宫宏斌,刘广凤.
刺五加质量分析研究进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19-19.
10
白雪,胡文忠,姜爱丽,李婧,宋春璐.
刺五加主要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6):396-399.
被引量:25
<
1
2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郭建亭
贺跃辉
黄伯云
林栋梁
曲选辉
王华明
陈国良
樊丁
孙祖庆
相关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
相关主题
金属间化合物
FE3AL
耐蚀性
FE
机械性能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