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紀中國啟蒙的缺陷——再讀康德《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中国现代史上,大规模的启蒙运动发生过两次,一次是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或者说“新启蒙”运动。这中间大约隔了一个甲子,经历了中曰之战和国共之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和大跃进、反右、文革,国人日益远离五四启蒙,直到物极必反。
作者
鄧曉芒
机构地区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出处
《中国文化》
2007年第1期129-135,共7页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20世纪80年代
回答
康德
缺陷
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
新中国成立
分类号
C09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1
旷新年.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J]
.南方文坛,2003(1):3-6.
被引量:92
2
孙郁.
文学史的深与浅——兼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3):29-34.
被引量:5
3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
黄灿然.
城市作为自然[J]
.读书,2007(8):87-96.
被引量:4
5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6
刘绍铭.夏志清的人文精神.谈文艺忆过往[M].上海:上海书店书版社,2007.
7
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根本问题--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A].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8
刘再复.评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A].视界(第7辑)[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9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5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0
克林思·布鲁克斯.形式主义批评家(1951)[A]."新批评"文集.赵毅衡编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引证文献
6
1
徐敏.
“夏志清热”的背后——兼评对夏志清接受中的误读[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1):26-32.
被引量:2
2
杜素娟.
解放的“个性”与“禁锢”的自我——论“五四”个体伦理的困境[J]
.伦理学研究,2012(2):72-76.
3
王伟.
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与启蒙再造[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38-141.
4
张川平.
两次启蒙,一个问题——论启蒙的误区及其超越[J]
.学术界,2015(5):116-127.
被引量:1
5
张川平.
论20世纪中国两次启蒙的误区及其超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9):179-186.
6
崔俊杰.
微信政务与中国政民关系的当代嬗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主客融通视角[J]
.求知导刊,2018,0(21):8-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静宇.
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海外研究[J]
.北方文学(中),2012(6):77-78.
被引量:1
2
袁文卓.
文学价值为尺度,独立批评为灵魂——对夏志清文学批评史观的一种解读[J]
.当代文坛,2018(4):82-87.
被引量:2
3
刘蓉.
80年代新启蒙思潮与五四启蒙运动的关系探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25):296-297.
1
陶静茹,张和平,肖华.
启蒙之惑解[J]
.知识经济,2010(22):174-175.
2
田珂忆.
读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J]
.大江周刊(论坛),2012(7):64-64.
3
周永生.
试论“启蒙”的两种路向[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9):46-48.
4
葛红兵.
介入: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信念[J]
.上海文学,2001(4):77-78.
被引量:6
5
鄧曉芒.
中国当代启蒙的任务和对象[J]
.中国文化,2010(1):53-58.
被引量:5
6
尹康庄.
梁启超启蒙思想简论——兼与鲁迅比较[J]
.鲁迅研究月刊,2002(8):32-40.
7
李宏图.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J]
.历史教学问题,2011(2):39-45.
被引量:6
8
王立.
什么是启蒙:康德与福柯[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24-27.
被引量:2
9
杜昆.
乌托邦精神的式微和嬗变——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结尾的意义[J]
.山花,2013(5):141-152.
10
李陀.
移动的地平线[J]
.上海文学,1999(4):50-55.
中国文化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