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社会中“牛文化”的盛衰与生态变迁——德宏州陇川县城子镇曼冒村田野考察
被引量:4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132,共2页
Thinking
参考文献3
-
1[英]埃文思·普里查德.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M].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2王筑生.景颇民族志中的食物与文化[J].民族艺术,1998(3):103-111. 被引量:3
-
3王筑生.景颇族[A].郭净.云南少数民族概览[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同被引文献27
-
1王贤钏,张积家.动物文化及其辩论和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1):91-97. 被引量:1
-
2李子贤.牛的象征意义试探——以哈尼族神话、宗教仪礼中的牛为切入点[J].民族文学研究,1991,9(2):24-30. 被引量:7
-
3梁天送,谢剑.论海南岛黎族合亩制度的衰落[J].云南社会科学,1988(2):75-81. 被引量:3
-
4刘自成.牛文化试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66-72. 被引量:5
-
5饶恒久.从《诗经》看牛与周文化的联系——“牛文化”系列之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6(1):67-72. 被引量:3
-
6傅瑛,丁爽.中国牛神话传说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2(2):75-82. 被引量:5
-
7彭明瀚.中国牛耕起源研究述评[J].江西文物,1991(3):30-32. 被引量:3
-
8干安生.西南爱牛民俗活动——牛王节[J].古今农业,2004(4):88-90. 被引量:5
-
9王海.古远而丰厚的沉淀——试论几组黎族神话和神奇故事的文化意蕴[J].民俗研究,2005(2):202-212. 被引量:5
-
10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30-3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王广瑞.羌族午牛崇拜习俗论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8,29(2):223-228. 被引量:1
-
2李伟良.滇南江外彝族牛文化的民族学研究[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27(3):127-132.
-
3谭斯颖.物尽其用:西藏农村日常生活中的牛[J].青藏高原论坛,2018,6(4):52-56.
-
4罗秋洪.三道茶:大理白族包容的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J].农业考古,2020,0(2):34-38. 被引量:1
-
5杨珍珍.换装与砍牛:贵州蓝靛瑶葬礼中的亲属交往实践[J].民间文化论坛,2020(6):86-93.
-
6罗秋洪,杨筑慧.日常生活视域下的耕牛养殖与村落文化——基于云南C村的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21(5):122-129. 被引量:1
-
7李向振.中国民俗学研究2021年度报告[J].民间文化论坛,2022(2):20-33. 被引量:1
-
8孙九霞,王钰宁,庞兆玲.基于生活实践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西藏夏乌村案例[J].地理科学,2022,42(5):751-760. 被引量:6
-
9肖玉莹,周杰.《苗族史诗》英译本比较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2(33):7-10.
-
10阚康,李毓,符昌忠.宗族、礼仪与国家:对琼北“村人”公期文化的探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3):111-121.
-
1陈放鸣.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土地期望价评估[J].农业经济问题,1995,16(7):32-34. 被引量:4
-
2杨怀伟.“牛文化”走入误区的反思[J].中国牧业通讯,2002(4):78-79.
-
3马波.鄂尔多斯高原农业开发和生态变迁的回顾与反思[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11(3):26-30. 被引量:3
-
4高雪松,王卓(图).铜牛 传承京都牛文化 造就针织第一家[J].北京服装纺织,2006(9):54-55.
-
5侯丹,起建凌,金璟.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以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60-64. 被引量:2
-
6胡定田.一个贫穷山区村的新变化[J].云南农村经济,2005(1):92-92.
-
7胡定田.哑口寨调整产业结构见成效[J].云南农村经济,2010(6):28-29.
-
8黄禾雨.德宏州广山村景颇族基督教信仰的历史及动因[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41-45. 被引量:1
-
9广东搏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介[J].中华武术,2014(7):65-65.
-
10扎根边疆的健康使者——记云南省劳动模范、德宏州陇川县疾控中心主任段启祥[J].时代风采,2012(7):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