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9,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7
-
1《战国策·序》.
-
2.《汉书·艺文志》[M].中华书局,1962年版..
-
3.《左传·隐公十一年》[M].,..
-
4.《论语·八佾》[M].,..
-
5.《论语·子路》[M].,..
-
6《资治通鉴》卷一.
-
7.《孟子·梁惠王上》[M].,..
-
8.《韩非子·五蠹》[M].,..
-
9.《韩非子·忠孝》[M].,..
-
10.《韩非子·问辩》[M].,..
共引文献1582
-
1石佑启,戴小明.政治文明与依法行政之契合[J].法学评论,2004,22(4):13-18. 被引量:8
-
2柳正权.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
3梁韦弦.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
4马卫东,张林.周代社会中礼物的功能及其流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4(4):145-149. 被引量:3
-
5樊浩.道德体系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J].人文杂志,2004(4):24-28. 被引量:1
-
6王处辉,邹千江.中国和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比较[J].人文杂志,2004(4):161-166. 被引量:5
-
7韩作珍,韩国莉.试论吕坤尚中贵和的处世原则[J].甘肃社会科学,2004(4):131-134. 被引量:1
-
8王大建.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J].中国文化研究,2004(2):135-141. 被引量:1
-
9方铭.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4(2):170-177. 被引量:2
-
10李守庸.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2
-
1万俊人.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以罗尔斯为中心的当代政治哲学反思[J].哲学动态,2005(6):3-12. 被引量:40
-
2陈晏清,王新生.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2005(6):25-29. 被引量:34
-
3赵汀阳.哲学的政治学转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2):5-11. 被引量:24
-
4赵景来.当代政治哲学若干问题研究述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5):113-120. 被引量:6
-
5白刚,张荣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07(3):8-13. 被引量:2
-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92.
-
7奥古斯丁.上帝之城[M].人民出版社,2006.
-
8洛克.政府论[M].商务印书馆,1982.
-
9密尔.代议制政府[M].商务印书馆,1992.
-
10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锋林出版社,2000.
-
1郭文玲,李文,葛荣霞.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6):56-58.
-
2郭文玲.历史唯物主义是“和谐社会”的哲学理论基础[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6(1):16-17.
-
3赵亚丹.浅谈中西伦理思想之比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2):18-23. 被引量:3
-
4章清.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实现人的主体价值[J].新湘评论,2010(9):61-61.
-
5张志宏.论科学发展观旗帜下人的价值追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2):45-48. 被引量:1
-
6力新.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不同理解[J].哲学动态,1981(5):11-15. 被引量:2
-
7周德海.政治科学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与陈承德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1989(3):10-13.
-
8冯锋.劳动是社会结构的本质[J].现代哲学,1997(2):32-36.
-
9柯青禾,唐世斌.安康的伊斯兰文化景观[J].现代园艺,2015,38(9):95-97.
-
10曹文宏,张超.从中希比较探究古希腊怀疑主义成因[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17(2):2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