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意识形态概念与学术生长——以“民族”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同样的一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中分别作为"意识形态概念"和作为"学术关键词"时往往存有较大差距。在学术领域中滥用"意识形态概念"诚不足取;但意识形态概念对学术领域的渗透并不一定只产生负面影响。20世纪"民族"这个词语从意识形态概念到学术关键词的旅行历程表明,意识形态概念可以为学术提供新的概念工具、思想资源,产生积极的拓伸意义,推动学术生长。
作者
蒋海升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1,共7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意识形态概念
学术关键词
学术生长
民族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4336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7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斯大林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3,P29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
林秀琴.民族性[A].南帆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6
.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
李喜所.
中国现代民族观念初步确立的历史考察——以梁启超为中心的文本梳理[J]
.学术月刊,2006,38(2):139-143.
被引量:21
8
张岂之.简论民族复兴与文化责任[A].瞿林东主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3年卷)[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0
纳日碧力戈.“西学东渐”和跨语言实践--以“种族”、“民族”等说事[A].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林耀华.
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J]
.历史研究,1963(2):171-190.
被引量:50
2
彭英明.
关于我国民族概念历史的初步考察——兼谈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辩证理解[J]
.民族研究,1985(2):5-11.
被引量:27
3
敬东.
关于“民族”一词的概念问题[J]
.民族研究,1980(4):7-12.
被引量:13
4
牙含章,孙青.
建国以来民族理论战线的一场论战——从汉民族形成问题谈起[J]
.民族研究,1979(2):3-8.
被引量:24
5
金炳镐.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成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5(6):20-27.
被引量:6
6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73
7
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70-171
8
余一.《民族主义论》[J].浙江潮,1903,(1).
9
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A]..《辛亥革命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第2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0
黄兴涛.《“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形成的历史考察》[A]..《辛亥革命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第2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4336
1
杨须爱.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2
2
赵杰翔.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历史维度——20世纪30年代三本《中国民族史》的对比分析[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3(1):111-119.
3
叶江.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J]
.民族研究,2009(2):1-10.
被引量:13
4
包心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J]
.山东社会科学,2004(7):9-17.
被引量:14
5
安作璋,唐志勇.
傅斯年与齐鲁文化研究[J]
.文史哲,2004(4):54-60.
被引量:3
6
马戎.
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12-38.
被引量:82
7
王建国.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抗战中的运用[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75-77.
8
田敏.
论族群不能取代民族[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5):25-29.
被引量:12
9
陈方明,耿步健.
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再思考[J]
.理论探讨,2002(4):86-87.
10
马九福,郭荣华,吴红英.
试论妥协存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8):74-7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王晓升.
“意识形态”概念辨析[J]
.哲学动态,2010(3):5-12.
被引量:17
2
杨生平.
试论曼海姆的乌托邦思想[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5):101-107.
被引量:5
3
苏平富,苏晓云.
意识形态与人的生存境遇——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新探[J]
.求索,2010(9):135-137.
被引量:2
4
韩振江.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论[J]
.哲学动态,2011(1):34-37.
被引量:1
5
陈锡喜.
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1):5-11.
被引量:50
6
赵敦华.
“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描述定义——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J]
.社会科学战线,2014(7):1-11.
被引量:12
7
杨丽艳,鲁力.
论哈贝马斯科技思想对马尔库塞科技意识形态的理论拓展[J]
.江淮论坛,2015(1):78-83.
被引量:2
8
郁建兴.
意识形态:一种政治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新论稿[J]
.东南学术,2002(3):4-14.
被引量:25
9
李彬彬.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再析[J]
.哲学动态,2015(6):23-27.
被引量:7
10
倪瑞华.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语境分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9):64-7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杨章文.
“观念的秩序”:“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歧、嬗变与马克思主义重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10-2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任勃.
意识形态批判的维度: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J]
.南方论刊,2021(5):38-39.
2
董海军,杨少曼.
高校意识形态认同版图及群体特征[J]
.当代青年研究,2021(3):114-121.
被引量:4
3
赵钰鑫.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经验研究——基于国家总体安全的视角[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5):133-139.
被引量:2
4
严三九,邹阳阳.
引塑观念场域:新时代全媒体传播的价值引领与实践面向[J]
.编辑之友,2023(11):5-13.
被引量:7
1
孙文涛.
回忆2013 数字漩涡[J]
.网球天地,2013(12):8-27.
2
黄艳红.
《历史评论》(Revue Historique)2010—2011年论文摘编[J]
.史学理论研究,2012(1):154-156.
3
刘少杰.
西方社会学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演化[J]
.新华文摘,2010(24):17-20.
4
陈峰.
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J]
.史学月刊,2010(9):17-23.
被引量:2
5
董四代,宁睿英.
西方概念工具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谈近代中国启蒙学者对民主思想的认识[J]
.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19(4):31-35.
被引量:1
6
唐魁玉.
作为“意识形态”化的生活方式——1949年到1978年中国社会生活史的总体特征[J]
.理论界,2008(3):80-83.
被引量:1
7
郭立新.
中外不同语境中的“民族考古学”认知[J]
.东南文化,2008(6):6-12.
被引量:4
8
董新春.
论鲍德里亚对历史规律的“解构”[J]
.理论学刊,2012(5):123-126.
9
唐小兵.
形塑社会想象的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问题”系列图书为中心的考察[J]
.中共党史研究,2016(5):9-22.
被引量:7
10
陆保良.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两种不同语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5):30-31.
山东社会科学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