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9-189,共11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5
1 《晚期古代的世界》( 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 AD 150- 750,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 1976)
2 M.I.芬利主编.新版《希腊的遗产》(张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章“希腊的传统”.
3 彭小瑜.近代西方古文献学的发源[J] .世界历史,2001(1):111-115. 被引量:19
4 米辰峰.马比荣与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J] .历史研究,2004(5):140-154. 被引量:18
5 张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巴黎本中的H本──兼论西方古典著作的校勘[J] .社会科学战线,2003(2):266-268. 被引量:10
6 《西方古典著作的传承与翻译》,《中华读书报》2006年3月22日,第4版.
7 Simon Hornblower and Antony Spawforth (eds.), 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 250.
8 Pliny, Natural History,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52, p. 144.
9 《敦煌写本书仪考(之一)》注1,《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08-209页
10 Martial, Epigrams, I. 2. 7-8,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79, p. 30.
二级参考文献28
1 彭小瑜.近代西方古文献学的发源[J] .世界历史,2001(1):111-115. 被引量:19
2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 JW汤普森 孙秉莹 谢德风译.《历史著作史》下卷第3分册[M].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8-28页.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M].,1993年..
5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5卷第319页条目“diplomatics”释文[M].,1999年.第319页.
6 潘树广.《论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交融》,2003/10/08,网络版;《文献学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7 Paleography, Decorations and forgery / Forgery, Instances of literary forgery, both in Encyclopoedia Britannica, Macropaedia (EBMA), 2001.
8 Diplomatics,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Work, in EBMA, ibid. , 2001.
9 Historiography in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The Early Humanists, in EBMA, ibid , 2001.
10 Paleography, Decorations and Forgery, in EBMA, ibid. , 2001.
共引文献34
1 张乃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文献重要论述的当代启示[J] .史学理论研究,2021(2):36-46. 被引量:1
2 米辰峰.马比荣与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J] .历史研究,2004(5):140-154. 被引量:18
3 姚玉民,舒建军.新世纪之初中国的世界史研究[J] .世界历史,2002(6):87-96. 被引量:1
4 黄春高.2000-2004年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综述[J] .世界历史,2006(3):128-137. 被引量:1
5 王爱香,夏萍.电媒时代手稿学问题漫谈[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36-38.
6 王玉婷.20世纪西方文献学发展历程探析[J] .图书馆论坛,2008,28(4):53-55. 被引量:3
7 张井梅.浅论西方史学史上的“博学时代”[J] .史学史研究,2008(3):65-73. 被引量:3
8 徐松岩.关于翻译修昔底德著作的几个问题——兼答刘玮博士[J] .史学理论研究,2010(4):137-145. 被引量:2
9 王国强,孟祥凤.写本时期中西方图书形态比较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1,31(6):115-121.
10 何朝晖,李萍.西方文献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及其启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3):37-4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75
1 费巍.西方目录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借鉴意义[J] .图书情报知识,2008,25(1):50-57. 被引量:12
2 宋立宏.说纸草——《阅读纸草,书写古史》译后[J] .博览群书,2006(12):73-77. 被引量:3
3 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释文[J] .文物,1974(11):8-20. 被引量:7
4 师道刚.版本与目录之关系浅释——中西目录学分类比较观[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7(2):89-93. 被引量:1
5 潘树林.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业及其影响[J] .阿拉伯世界研究,1992(1):59-61. 被引量:2
6 米辰峰.劳伦佐·瓦拉的生平与思想[J] .史学月刊,2004(8):69-78. 被引量:7
7 米辰峰.马比荣与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J] .历史研究,2004(5):140-154. 被引量:18
8 中岛隆博,龚颖.“中国哲学史”的谱系学——杜威的发生学方法与胡适[J] .中国哲学史,2004(3):66-73. 被引量:6
9 吕大年.瓦拉和“君士坦丁赠礼”[J] .国外文学,2002(4):36-45. 被引量:5
10 彭小瑜.近代西方古文献学的发源[J] .世界历史,2001(1):111-11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13
1 张绪强.从荷马到梭伦:“口头传统”理论在早期希腊历史研究中的运用[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171-187.
2 李强.纸张西传拜占庭:丝绸之路全球史的个案考察[J] .全球史评论,2022(1):93-106.
3 徐松岩.关于翻译修昔底德著作的几个问题——兼答刘玮博士[J] .史学理论研究,2010(4):137-145. 被引量:2
4 刘军.斯巴达奥巴铭文译注[J] .古代文明,2011,5(1):16-35. 被引量:2
5 王国强,孟祥凤.写本时期中西方图书形态比较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1,31(6):115-121.
6 何朝晖,李萍.西方文献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及其启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3):37-43. 被引量:4
7 陈冬冬,周国林.西方校勘学中的“理校”问题——兼评胡适介绍西方校勘学的得失[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2):70-75. 被引量:2
8 李强.从草纸到纸:拜占庭帝国书写材料的演变[J] .经济社会史评论,2016(1):96-101. 被引量:3
9 张强.西方古典文献早期写本的行款[J] .外国问题研究,2016(2):14-18. 被引量:1
10 张乃和.近代早期欧洲文明重建与史学再造[J] .外国问题研究,2016(4):35-45.
二级引证文献14
1 李强.纸张西传拜占庭:丝绸之路全球史的个案考察[J] .全球史评论,2022(1):93-106.
2 任灵兰.2011年中国世界史研究述评[J] .世界历史,2012(3):82-106.
3 薛飞,刘江南,严文.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现状与发展[J]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0,20(1):67-72. 被引量:15
4 王记录.新世纪古文献学研究亟待深化的若干问题[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36-40. 被引量:2
5 王余光,熊静,范凡.2012年我国文献学研究进展[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5):1-11. 被引量:1
6 杨翔宇.民国校勘学理论与方法的嬗变[J] .史学史研究,2015(1):46-56. 被引量:2
7 刘军,崔国强.《奥勒比亚金银币出入境法令》译注[J] .古代文明,2016,10(3):17-24.
8 张乃和.近代早期欧洲文明重建与史学再造[J] .外国问题研究,2016(4):35-45.
9 王秉,吴超,黄锐.安全文化史学的创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5):260-266. 被引量:1
10 徐松岩.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J] .史学集刊,2021(1):50-58.
1 曹夫.达·芬奇,在发明中暗藏缺陷[J] .科学之友,2003(7):29-29.
2 黄卓.天才少年达·芬奇[J] .小学生文摘,2009(1):14-16.
3 吴国盛.希腊:几何学是一门德育课[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11):25-25.
4 兰佩瑾.解读图书里的中国故事——对外出版中的人文诉求[J] .出版广角,2012(1):38-39.
5 郑会欣.饶宗颐:21世纪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J] .今日中国,2015,0(1):60-63.
6 张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巴黎本中的H本──兼论西方古典著作的校勘[J] .社会科学战线,2003(2):266-268. 被引量:10
7 福井谦一.科学的直感[J] .中国科技纵横,2002(10):175-176.
8 陈支农.伽利略——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的故事[J] .科学24小时,2003(3):38-39.
9 涂小琼.画出来的百科达人 达·芬奇:天才还是骗子?[J] .中国科学探险,2011(7):30-31.
10 林穗芳.杰出的编辑出版家马怒提乌斯和阿尔丁出版社(下)[J] .出版科学,1998,6(2):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