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科技文化比较观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技文化是科技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关注人,以伦理为主导,而西方科技文化则关注自然,崇尚理性的精神;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强调思维的直觉性和意会性,并以实用经验为前提,西方科技文化的思维模式则是沿袭逻辑与分析的传统,注重对知识的检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西科技文化正面临着交流与整合。
作者
潘建红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1-123,共3页
Seeker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5BX026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西方科技文化
交流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1
1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6页.
2
丹皮尔.《科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93页.
3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4
罗素.《西方的智慧》[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8,142,684页.
5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14页.
6
蒙培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国思维偏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7
《阮元.畴人传》卷46
8
Joseph Needhent :"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ol. 11, Section's 8 - 1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2,279.
9
Derek Gjertse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Past and Present. The Penguin Group, 1989,233.
10
Poo, Mt - ming : Cultural reflections[J]. Nature, Vol428,11 Nlarch2004 ,pp . 204 - 205.
<
1
2
>
共引文献
104
1
刘彦生.
直觉思维的内涵要素及其创新性质分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48-51.
被引量:2
2
赵静蓉.
论卢梭与席勒的现代性批判[J]
.人文杂志,2004(4):115-119.
被引量:1
3
付洪.
走出半人时代——对知识与道德的思考[J]
.道德与文明,2004(4):59-62.
被引量:9
4
汪行福.
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J]
.现代哲学,2004(4):11-19.
被引量:13
5
陈荣富,朱晓卫.
科学精神的永恒丰碑——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序"和"跋"[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6):41-47.
被引量:1
6
尹璐.
论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6):86-94.
被引量:3
7
吴卫华.
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3):96-100.
被引量:64
8
张世英.
科学与伦理[J]
.江海学刊,2005(1):14-21.
被引量:9
9
刘?.
评季羡林先生的重要文化思想——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J]
.中国文化研究,2001(3):55-60.
被引量:12
10
江凌.
科学与人文的出版理念[J]
.出版发行研究,2004(12):38-41.
<
1
2
3
4
5
…
11
>
同被引文献
82
1
叶世祥.
再论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5.
被引量:5
2
郏斌祥.
科学文化与现代化[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4(5):10-17.
被引量:16
3
王锡伟.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新探[J]
.江苏社会科学,1994(5):138-141.
被引量:2
4
刘国章.
科技文化、系统思维与文化强国建设关系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11-15.
被引量:4
5
陈卫权.
中西科学技术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33-34.
被引量:1
6
陈小红.
寻归荒野的诗人加里·斯奈德[J]
.当代外国文学,2004,25(4):98-102.
被引量:14
7
龚时中,吴怀林.
科技文化的中国特色[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46-49.
被引量:8
8
曾鹰,梁斐.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转型的向度探微[J]
.学术论坛,2006,29(1):178-180.
被引量:1
9
杨怀中.
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J]
.哲学研究,2006(5):117-119.
被引量:8
10
潘建红.
科技文化:内涵、层次与特质[J]
.理论月刊,2007(3):93-95.
被引量:14
<
1
2
3
4
5
…
9
>
引证文献
6
1
毛明.
生态诗人斯奈德对中国古代自然观与生态观的释读[J]
.求索,2008(7):185-187.
被引量:1
2
雷志柱,丁长青.
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文化探源[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0):239-240.
被引量:2
3
贾兵强.
近年来我国科技文化研究综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1):27-31.
被引量:1
4
冯卓华.
浅谈李约瑟难题与科技政策革新[J]
.中外企业家,2009(8X):151-152.
5
孟丹.
中西科技文化之比较[J]
.文化学刊,2019,0(5):171-172.
6
杨怀中.
科技文化研究的现状、前沿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科技文化研究发展专题报告[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40(1):133-14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陈奇敏.
古诗英译领域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1):61-65.
2
李洁明,王栓萌.
近代中西方不同科技发展道路的哲学反思[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2):158-160.
被引量:1
3
涂勤.
提升科技馆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进路[J]
.重庆行政,2024,25(4):110-111.
4
李丹凤.
从天人合一看中国传统科学的生成特点[J]
.哲学进展,2023,12(11):2304-2310.
1
王建堂.
《管子》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J]
.科学大观园,2009(15):70-71.
被引量:1
2
马建明.
从古代中西科学特点的比较分析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25(5):741-746.
3
洪晓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43-46.
被引量:12
4
陈涛.
科技馆研发中国古代科技展的路径分析[J]
.科技视界,2016(23):266-266.
被引量:1
5
吴晓江.
浮士德精神与西方科技文化——纪念爱好科学的杰出诗人和思想家歌德诞辰260周年[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31(5):1-8.
被引量:2
6
许结.
地齐政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二)[J]
.古典文学知识,2003(2):108-114.
7
管成学,于献龙.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欧美影响述略[J]
.东北史地,1997,0(4):54-57.
8
冉茂金.
小学数学教学关于猜想的运用[J]
.未来英才,2016,0(12):178-178.
9
王宇良.
科普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联[J]
.科普研究,2009,4(1):30-35.
被引量:3
10
李伟华.
《Homo Faber》[J]
.中国科技史杂志,1981,16(4):90-91.
<
1
2
>
求索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周秀岚
俞云松
糜祖煌
刘华
姜梅杰
颜英俊
周华
吕火祥
唐英春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相关主题
亚胺培南
化疗后感染
输注方式
静脉泵入
胃肠道反应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