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格物致知论探讨中医理论特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从格物致知论探讨中医理论特色。方法:搜集归纳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中医临床实践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格物致知与中医文化皆源自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格物致知与中医思维具备科学内涵和正确性。
作者
赵晓华
王一飞
叶攀
机构地区
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59-861,共3页
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格物致知论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烟建华 朱燕波.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0-09-27(3).
2
蔡辉,王艳君,李恩,温进坤,赵玉庸.
儒家文明的格物致知与中医现代化[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4):1-4.
被引量:1
3
刘更生.
格物知医简论[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1):6-7.
被引量:4
4
赵鸿君.
格畅致知论的发展及其对中医认识论的影响考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3).
被引量:1
5
姚成芳,田志刚.
中西医学的相互渗透[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38-33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何永恒,杨红波.
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检测对“病”与“证”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4):219-221.
被引量:2
2
李杰芬.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3):97-99.
被引量:5
3
蔡定芳,陈晓红,刘彦芳,李文伟,柏洁,沈思钰,陈锡群,阮晴珉.
探讨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对谷氨酸单钠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7):415-417.
被引量:33
4
李石生,邓京振,赵守训,谭宁华,周俊.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分子药性假说的提出[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83-84.
被引量:44
5
朱爱兰.
中药剂型发展概要[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5):48-50.
被引量:9
6
杜力军,於兰,常琪,斯建勇,苏秀玲.
新工艺制备的葛根黄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19-24.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7
1
徐一慧,夏林亚.
对中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A),2009,30(1):61-62.
被引量:3
2
宋晓亭,吴鸿洲,白玉金.
试论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及其在法律上的需求[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1):74-78.
被引量:6
3
胡智芬,熊兴军.
中医学理论的创新途径与发展[J]
.黑龙江医药,2010,23(1):81-83.
被引量:1
4
宋晓亭,汤然之.
论道地药材的基本特征及保护之需求[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9):908-910.
被引量:5
5
蔡辉,王艳君,李恩,温进坤,王彦田.
借鉴超越 扬我中医[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1):4-7.
6
蔡辉,顾寿年.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5):379-381.
被引量:2
7
吴洁.
试谈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交融对中医的影响[J]
.医学与社会,2004,17(2):37-38.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4
1
邱颂平.
论法象用药[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5):47-49.
被引量:14
2
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宋明理学知行观对中药理论发展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1-2.
被引量:4
3
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宋明理学格物穷理思想对法象药理学构建的影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4-6.
被引量:4
4
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法象药理学的利与弊[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5):3-5.
被引量:6
5
张胜,秦竹,熊洪艳,徐薇.
宋明理学体用说对法象药理学构建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09,26(6):5-6.
被引量:1
6
欧阳建军,朱文锋.
宋明理学宇宙观对金元明中医人体观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0,30(3):184-186.
被引量:3
7
顾云湘.
宋明理学对后世中医学发展的渗透与影响[J]
.中医教育,2013,32(4):80-82.
被引量:3
8
赵东丽.
格物致知对中医学术思想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17-2218.
被引量:1
9
杨金萍,王振国,陈花英子.
张元素“气味厚薄阴阳升降”与“药类法象”理论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3):338-339.
被引量:20
10
程雅君,程雅群.
《本草纲目》药理学的哲学渊源[J]
.哲学研究,2015(9):38-4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张立平,郑齐.
浅析宋明理学对中医学治学方法及基础理论之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21,14(2):337-3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文飞,李家萱,潘锋,孟庆鸿,赵艳,曾凤.
知识史视角下桂枝药材构建与形塑的文献考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11):6167-6170.
1
马龙.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5个环节[J]
.中医研究,2016,29(9):9-11.
被引量:3
2
张跃.
格物致知一本草[J]
.走近科学,2003(12):5-9.
3
张丽霞,吴水盛.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医防病治病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1017-1019.
被引量:3
4
赵鸿君.
格畅致知论的发展及其对中医认识论的影响考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3).
被引量:1
5
曹丽英,门九章.
中医理论特质探源──超越形态结构和实证方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17-18.
6
张蕾.
格物致知、取类比象思想在《寓意草》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174-174.
被引量:1
7
刘建航,卢婷婷,徐志为,陈道云.
浅谈如何传承与发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1):137-138.
被引量:3
8
汪剑,祁天培.
彭子益圆运动学说概要及其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关系探讨[J]
.河南中医,2017,37(1):30-32.
被引量:10
9
邢玉瑞.
经验、形而上学与中医学[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635-638.
被引量:2
10
赵东丽.
格物致知与宋代中医的辨证施治[J]
.中医药导报,2013,19(9):4-6.
被引量:1
陕西中医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