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维廉的“纯山水诗”论及其以物观物的创作方法(上)
被引量:2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3,共12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39
-
1《中国诗学》于1992年1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2叶维廉.《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A]..《中国诗学》[C].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1月出版.第89页.
-
3邵雍.《伊川击壤集序》,《四部丛刊》本《伊川击壤集》.
-
4陈鼓应.《韩非·解老》.
-
5马王堆.《老子(甲本)》.
-
6王弼注.《老子道德经》下篇,华亭张氏原本,见上海古籍社版《二十二子》.
-
7林希逸.《老子口义》.
-
8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1页.
-
9.《论语·卫灵公》[M].,..
-
10《论语·雍也》,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共引文献852
-
1石佑启,戴小明.政治文明与依法行政之契合[J].法学评论,2004,22(4):13-18. 被引量:8
-
2柳正权.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
3梁韦弦.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
4张胜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J].中国文化研究,2004(2):110-118. 被引量:10
-
5李守庸.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
6严清华,朱华雄.传统诚信理念规范市场秩序的机制和效用探析[J].中州学刊,2004(4):160-163. 被引量:1
-
7袁朝云.论教育诚信[J].教育探索,2004(7):55-57. 被引量:4
-
8储昭华.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究竟何在——兼论儒家自由主义如何可能[J].江海学刊,2004(4):53-57. 被引量:3
-
9杨国荣.儒家的形上之思[J].浙江学刊,2004(4):75-79. 被引量:12
-
10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10
-
1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
2《叶维廉文集(卷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
3[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4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
5乐黛云.序[M]//叶维廉.叶维廉文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
6叶维廉.叶维廉文集·卷一[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
7张祥龙,杜小真,黄应全.现象学思潮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8张祥龙.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哲学[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1995,(1).
-
9叶维廉.叶维廉文集·卷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
10张万民.辩者有不见:当叶维廉遭遇宇文所安[J].文艺理论研究,2009(4):57-63. 被引量:9
-
1陈棉.存在主义哲学视角下余华《现实一种》解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109-110.
-
2荒谬的“荒谬感”[J].文艺理论研究,1988(4):52-52.
-
3王文生.论叶维廉的“纯山水诗”论及其以物观物的创作方法(下)[J].文艺理论研究,2008(2):111-116. 被引量:2
-
4姜乐.无我——对“以物观物”的理解[J].大观周刊,2012(28):15-15.
-
5胡骄键.反观之美——论邵雍“以物观物”思想及其与诗歌创作的关联[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48-51. 被引量:1
-
6刘洁.吟诗?作画--论席慕容诗歌创作的独特技巧[J].北方文学(下),2014,0(4):26-27.
-
7唐诗与宋诗的桥梁[J].文学遗产,1987(4):141-142.
-
8傅爱毛.女人和她的一家子[J].北方文学,2002(1):46-48.
-
9黄秋耘.寒夜话《聊斋》[J].文学遗产,1962(398):1-1.
-
10李秀娟.浅谈黑色幽默的审美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4):6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