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性别身份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美国文学明显是以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男性、东部作家为主流,弱势族裔作家常常充当象征性的点缀。这种情况一直到80年代才渐有改观,特别是从性别和族裔的角度对美国文学的重新观照使美国文学与文化的范畴更为宽广。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种族歧视采取的是一种性别的形式,无论是华裔男性之女性化还是华裔女性之异国情调一直是华裔难以摆脱的刻板形象,从社会性别身份的视角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和思考也因此具有意义和价值。
作者 张卓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莱恩·T·塞格尔斯.“文化身份”的重要性--女学研究中的新视角[A]//乐黛云,张辉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2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A].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2.
  • 3费仪·金丝伯格,安娜·罗文哈普特·郑.不确定的词语概念--美国文化中社会性别的磋商较量序言[A]//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98:249.
  • 4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晓征,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 5黄秀玲.黄与黑:美国华文作家笔下的华人与黑人.中外文学,:22-22.
  • 6Elaine H. Kim.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riting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2:179.
  • 7苏珊·S·兰瑟著,黄必康译.《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第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 8周宁.“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J].书屋,2003(4):4-12.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50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