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20例第五、六脑室形成的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第五、六脑室形成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采用GE Sytee 1800i型CT头颅常规轴位平扫中发现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与分析,并观察其脑脊液、脑电图的变化。结果1,年龄特征: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1-65岁,平均26.7岁。2.临床表现:发现有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第五、六脑室的形成有关,120例患者中26例(21.66%)无明显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外伤及外伤后70例(58.33%),其中脑挫裂伤30例,伴硬膜下血肿10例;颅内积气8例。头痛20例(16.67%),其中脑积水5例。大脑发育不全或精神发育迟滞伴脑萎缩2例(1.67%)。精神障碍2例(1.67%)。3.CT表现:第五脑室在第三脑室上部层面,位于两侧脑室额角之间,为脑脊液密度,可呈小条状、小三角形、球形、或类似梯形。第六脑室位于第五脑室的后端,呈烧瓶状。两者并存者形态各异,无明显标准形状。结论第五、六脑室可以是先天发育异常,也可因颅脑外伤等机械牵拉所致,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第五脑室可因其内压的变化造成室间孔活瓣样闭合引起间歇性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第六脑室可对胼胝体、穹窿等边缘系统的刺激和压迫引起癫痫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其症状的发生率与其大小有关。因此不可否认第五、六脑室形成的患者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并不能完全将其认为是一种解剖变异和(或)正常表现。
机构地区 解放军第
出处 《西南军医》 2008年第2期86-87,共2页 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林菊香,强丽娟,梅今,顾菊萍.第五、六脑室的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2):110-111. 被引量:6
  • 2石秉霞,丛志强,李联忠.病理性透明中隔腔18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01).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