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4-155,共12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
项目批准号:05JZD00030
参考文献87
-
1胡适.《贺双卿考》,《胡适文存三集》.《民国丛书》本.
-
2胡适..《贺双卿考》..张宏生,张雁编..《古代女诗人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
3陶秋英.《中国妇女与文学》.北京:北新书局,1933年,第306页.
-
4.《古剧说汇》.作家出版社,1956年修订再版..
-
5陈水云.20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4(1):67-72. 被引量:8
-
6王之江.《要关心古代妇女文学的研究工作》.《光明日报》,1985年3月12日.
-
7陈寅恪.《寒柳堂集·论<再生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7,66页.
-
8张宏生,张雁编.《古代女诗人研究·导言》.第15页.
-
9刘尊明,王兆鹏.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5):10-14. 被引量:10
-
10陈祖美.对李清照内心隐秘的破译——兼释其青州时期的两首词[J].江海学刊,1989(6):170-17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350
-
1阎纯德.中国文化,任重道远[J].中国文化研究,1998(3):5-5. 被引量:1
-
2康正果.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述评[J].文学评论,1988(1):152-158. 被引量:39
-
3胡明.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J].文学评论,1995(3):95-108. 被引量:36
-
4张峰屹.西汉的诗歌创作及其与西汉诗论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2):8-15. 被引量:2
-
52001年总目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63-64. 被引量:1
-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十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88-193.
-
7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82-83.
-
8顾易生 蒋凡.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
9陈廷焯.《白雨斋词话》[A].唐圭璋辑.《词话丛编》[C].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784页.
-
10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462
-
1刘轩.论乾旦艺术在当代保存的必要与可能[J].中华艺术论丛,2023(1):267-274.
-
2朱一帆,李遇春.抗战时期女性旧体诗词的艺术新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1):269-278.
-
3滕小艳.王端淑生平及著作谳疑[J].中国诗学研究,2021(2):195-206. 被引量:1
-
4陈水云.近百年来清词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诗学研究,2021(1):149-165.
-
5谢丹.《镜花缘》中才女芳名审美意蕴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4):6-8. 被引量:1
-
6王泳海.《西游记》德语译本女性译者视角下的殷温娇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1):197-198.
-
7王一丹.浅析《聊斋志异》中的情爱故事与女权意识[J].新智慧,2017,0(31):85-85.
-
8李作霖.宋元小说叙述者的意识形态:情爱与政治[J].中国文学研究,2009(1):49-52.
-
9彭体春.《江城》中阴阳关联的性别建构[J].时代文学,2009(6):128-129. 被引量:1
-
10李薇.台湾九十年代以来性别论述的现代性维度[J].华文文学,2009(5):62-66.
同被引文献129
-
1陈惠芬.空间、性别与认同——女性写作的“地理学”转向[J].社会科学,2007(10):170-182. 被引量:10
-
2宋沈黎.性别研究视野下的东方性格和气质——《红楼梦》人物的性别透视[J].南方论刊,2008(4):94-95. 被引量:2
-
3樊洛平.台湾新世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态势[J].华文文学,2006(2):43-49. 被引量:1
-
4姜平.《红楼梦》女性当家做主及其主体双重身份的探究[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9):82-84. 被引量:1
-
5王卫东,曾静.关于“女性文学”命题的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6. 被引量:3
-
6林晨.晚清末期的文学行旅与女性形象[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4. 被引量:3
-
7张蕊青.《红楼梦》与《浮生六记》的灵犀共识[J].红楼梦学刊,1999(4):273-283. 被引量:7
-
8张抗抗.我们需要两个世界[J].文艺评论,1986(1):57-61. 被引量:68
-
9汪天云,任仲伦.论当代中国女导演的创作心态[J].社会,1986,6(5):30-32. 被引量:2
-
10陈方.性别:一个多元性的范畴[J].妇女研究论丛,1998(4):8-1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0
-
1刘雪莲.从宦氏与王熙凤的差异看妒妇形象流变的小说史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76.
-
2李艳洁,贾辰.大观园中的精神力量——《红楼梦》中女性的男性气质研究之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1):30-32.
-
3李艳洁.大观园中的风流名士——《红楼梦》中女性的男性气质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2):53-56. 被引量:2
-
4乔以钢.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实践:2006—2010[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5):96-108. 被引量:2
-
5冯敏.新形势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拓展[J].安顺学院学报,2014,16(3):7-9.
-
6陈颍.女作家高景芳赋成就初探[J].求是学刊,2015,42(4):116-123. 被引量:1
-
7刘钊.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J].社会科学战线,2015(12):154-161. 被引量:4
-
8温欠欠.浮生中的诗意与温情——论《浮生六记》的情感内涵[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7,26(4):42-45. 被引量:1
-
9李潇.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J].文学教育,2019,0(19):142-143.
-
10张防林.2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前沿问题:古代女性文学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23,23(3):5-9.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罗琪翔.当“女性”遭遇“世界”——从世界视野重审晚清女权小说[J].华中学术,2022(4):107-116.
-
2刘佳.从薛宝琴形象看清代中外文化交流[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75-76.
-
3范庆超.身份多元型作家与文学潮流的多方对话——边玲玲与1980年代文学潮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6):104-109. 被引量:1
-
4李想,刘钊.陈鸿璧与张昭汉关系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3):112-115. 被引量:2
-
5宋声泉.周作人译作《侠女奴》的性别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39-47. 被引量:2
-
6郑丽丽.清末新小说中的女子“身体国家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9(4):175-185. 被引量:1
-
7詹颂.周春眼中的史太君原型与历史上的高景芳[J].曹雪芹研究,2019,0(3):118-129.
-
8袁小松.略论《红楼梦》人物的“魏晋风度”——以林黛玉形象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32(4):25-28. 被引量:3
-
9皇甫梦华.论《浮生六记》中陈芸的形象[J].现代交际,2019(5):118-119.
-
10李华.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女性意识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7,0(4X):21-22.
-
1刘美华,周志平.论五四时期出版的文化功能[J].出版发行研究,2009(8):71-74. 被引量:3
-
2李心释,黄梵,臧棣,蓝蓝,小海,张执浩,桑克,清平,树才,王敖,宋宁刚.关于当代诗歌语言问题的笔谈(一)[J].广西文学,2009(1):88-94. 被引量:4
-
3白灵阶.“月破”与“月破黄昏”[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5):83-85.
-
4石小寒.文学“边缘化”成因浅谈[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9-71. 被引量:1
-
5朱业华.试论汉代妇女创作的文学主题[J].文学与艺术,2010(5):281-281.
-
6吴慧颖.“心史”唱出“杀伐之声”——评《寻找的悲歌》及其评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3):83-91.
-
7林华瑜.论瞿秋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4):118-121.
-
8李自豪.欧美文学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J].芒种,2012(17):121-122.
-
9杜一白.新时期鲁迅研究的几个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3):51-54.
-
10张彬,魏宝涛.从社会性别角度看《爸爸去哪儿》对受众的需求满足[J].北方文学(中),2013(11):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