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国因素对于“六方会谈”成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制约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六方会谈作为有关各方通过会谈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方式而备受关注。有关六方会谈能否提升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讨论也由此展开。美国是东北亚地区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同时作为朝核危机的当事国以及六方会谈的与会国,美国因素对于六方会谈有重要影响。由于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安排,美国对于六方会谈最初的定位选择、六方会谈的运作过程以及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制约了由六方会谈发展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
作者 李智
出处 《理论界》 2008年第8期197-198,共2页 Theory Horizon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5

  • 1任晓.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J].国际问题研究,2005(1):38-41. 被引量:18
  • 2魏玲.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建设——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例[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1):44-50. 被引量:8
  • 3斋藤志郎.“中关苏三角关系”[N].《日本经济新闻》,.
  • 4.《第三轮六方会谈主席声明》[EB/OL].http://news.online.sh.cn,2004/6/26.
  • 5.《新共识、新步伐—王毅谈第三轮六方会谈》[EB/OL].http://www.invertchina.com.cn,2004/6/27.
  • 6金大中.《在清华大学的演讲》[EB/OL].http://cnina.koreanembassy.cn/2004/7/8,2004年7月8日.
  • 7.[N].《日本经济新闻》,2004年11月19日.
  • 8.[N].《参考消息》,2004年11月20日.
  • 9斋藤志郎的文章.“中关苏三角关系”[N].转引自《参考消息》,1975年10月14日.
  • 10.[N].[韩]《东亚日报》,1996年5月7日.

共引文献49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