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8年第48期14-15,共2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2
-
1李广舜.建立新疆油气资源开发的财政补偿机制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7(5):40-44. 被引量:6
-
2马健,杨爱丽.适度分散 经济开发——论垄断竞争格局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最佳途径[J].管理观察,2007(8):79-82. 被引量:1
-
3王甲山,李绍平.油气资源统一征收矿区使用费的思考[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12):53-54. 被引量:4
-
4潘继平.我国油气资源税现状及改革方向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6,14(2):5-8. 被引量:15
-
5王甲山,荆红丽.借鉴矿区使用费费率经验调整我国油气资源税税额[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5-8. 被引量:7
-
6白中科,耿海青,郭二民,宋鹭.关于煤炭开发生态补偿的若干意见[J].环境保护,2006,34(05A):46-48. 被引量:14
-
7杨鲁,李红欣,孙长远.中国油气资源税费金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6):73-75. 被引量:6
-
8胡健,焦兵.油气资源开发对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7,29(1):2-8. 被引量:33
-
9胡健,吴文洁.油气资源矿权与土地产权的冲突——以陕北油气资源开发为例的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3):8-16. 被引量:34
-
10刘春宇,陈彤.油气资源开发中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机制探讨[J].新疆社科论坛,2007(2):27-2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4
-
1张薇.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下内部审计的功能拓展[J].会计之友,2013(17):101-103. 被引量:1
-
2王众,袁嘉琪,匡建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天然气资源税改革效应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6):72-79. 被引量:1
-
3黄朴,陈凯丽,于梅.基于矿权制度的油气资源税费改革[J].财会通讯(中),2016(3):126-128.
-
4孙即才.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矿业,2019,28(12):23-27. 被引量:3
-
1高凌江,李广舜.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税费制度的建议[J].当代财经,2008(5):34-37. 被引量:15
-
2李光明.代扣代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浅议[J].湖南地质,1998,17(3):201-202.
-
3梁伟.论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的关系——兼谈扩大征收资源税问题[J].税务研究,1991(7):25-27.
-
4郑爱华,朱学义,林爱梅.论我国矿产资源的税费改革[J].煤炭经济研究,2000,20(1):24-26. 被引量:3
-
5谢天.调整税费征收方式 扭转矿产资源浪费[J].新远见,2009(2):97-98.
-
6王甲山,荆红丽.借鉴矿区使用费费率经验调整我国油气资源税税额[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5-8. 被引量:7
-
7许家林.试论我国资源税税制的完善与改进[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0(1):14-17. 被引量:3
-
8李志学,彭飞鸽,吴文洁.国内外石油资源税费制度的比较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68-70. 被引量:10
-
9省财政积极支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J].山西财税,2013(11):4-5.
-
10刘保顺,李克庆.我国矿业税费的发展和现状[J].矿产勘查,2000(S1):79-8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