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高考因何没有导致应试教育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高考主要指的是SAT考试,其成绩作为大学选拔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也被用作许多大学奖学金评定的标准。因此,美国的高考不仅深受学生重视,而且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报考著名大学,竞争更是异常激烈。但美国的高考并没有导致应试教育倾向,究其原因,独具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功不可没,这对我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
陈俊珂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1-44,共4页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美国
SAT
高考制度
分类号
G632.474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1
牛道生.
简析美国高等院校的升学考试制度[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0):37-41.
被引量:13
2
孙中涛,赵芹.
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5):98-102.
被引量:4
3
杨光富.
美国高考制度的三大特色[J]
.中小学管理,2003(5):55-56.
被引量:11
4
孙崇文.
SAT考试:高考制度改革可资借鉴的一面铜镜[J]
.教育发展研究,2001,21(7):80-82.
被引量:8
5
汪丞,郑刚.
美国高中生面对高考为何如此平静[J]
.湖北招生考试,2005,0(24):8-1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罗蓉,李洁.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简述[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4(20):15-16.
被引量:5
2
李水山.
美国、法国、日本的高考制度及改革动向[J]
.基础教育参考,2005(6):25-26.
被引量:4
3
黄靖凯,金佩华.
美国高校招生办法分析与借鉴[J]
.高等农业教育,2006(5):93-95.
被引量:6
4
何青.
试析美国高校招生管理运作模式的特色[J]
.中国考试,2006(9):42-46.
被引量:4
5
[2][7][8][10]Louis J.Karmel.Measurement and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2nd Edition)[M].London:MacMillan,1978:363.
6
罗求实.浅析美国大学的升学考试制度[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12):151-152.
7
[5]陈磊,刘万水.哈佛不认状元--美国高校招生制度能否存活于中国[N].中国青年报,2003-9-16.
8
V R Gardozier.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M].Avebury, 1987.
9
John Brennman, Maurice Kogman and Ulrich Teichler. Higher Education and Work [M].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1996.
10
Charles T, Clotfelter and so on. Economic Challenges in Higher Education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
1
2
>
共引文献
34
1
岳伟.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及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4):51-54.
被引量:6
2
汪丞.
论当代世界各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J]
.湖北招生考试,2007(4):59-63.
被引量:3
3
侯蓉.
关于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思考[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1):12-15.
被引量:10
4
张志群.
美国高校招生管理体制及运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江西教育科研,2005(7):33-34.
被引量:2
5
何青.
试析美国高校招生管理运作模式的特色[J]
.中国考试,2006(9):42-46.
被引量:4
6
王卫平,童德军.
中外高校大学生招生制度比较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16(4):24-26.
被引量:1
7
李振玉,邱香.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的选拔录取机制探索[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112-116.
8
朱红,于广琮.
新课程改革后高考模式初探[J]
.江苏高教,2007(3):61-63.
9
孙崇文.
回眸与展望: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J]
.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7A):6-13.
被引量:3
10
杨旭辉.
高职院校自主招考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69-71.
被引量:3
<
1
2
3
4
>
同被引文献
39
1
江峰,林玲.
论教育的竞争与应试教育[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72-78.
被引量:29
2
傅剑.
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43-147.
被引量:7
3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8
4
黄全愈.
透视美国“高考”[J]
.基础教育,2004,1(1):35-39.
被引量:1
5
张志勇.
从不作为到作为——基于治理“应试教育”问题的教育行政学视角[J]
.中国教育学刊,2006(4):8-11.
被引量:10
6
冯生尧,谢瑶妮.
英国高考中的表现性评价:中心评审课程作业[J]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8):78-82.
被引量:23
7
王谦,史青宣.
中日大学招生制度比较[J]
.日本问题研究,2006,20(3):34-36.
被引量:6
8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分省命题适合国情[EB/OL],http://www.eol.cn/kua--xun-3075/20060930/t20060930_198980.shtml.
9
http://baike.baidu.com/view/88669.htm.
10
伯顿·R·克拉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83.
<
1
2
3
4
>
引证文献
8
1
张世辉.
教育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1(6):32-33.
2
段娟.
高考改革:改“标”不改“本”[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0):107-109.
3
李木洲.
从“交替”到“交杂”:高考命题方式统与分的历史选择[J]
.考试研究,2011,7(5):23-29.
被引量:6
4
孙国春,马亚艳.
应试教育治理陷入僵局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2):16-21.
被引量:9
5
丁天翼.
浅谈打破应试教育治理僵局的对策[J]
.亚太教育,2015,0(15):270-270.
6
熊明川.
应试教育的制度性根源在高等教育[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0-84.
被引量:1
7
宋爱忠.
“中小学”之外:应试教育生成与治理的立基点[J]
.北京社会科学,2016(3):35-42.
被引量:5
8
罗祖兵.
美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其启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3):98-10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苏春燕.
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基于教学评价的角度[J]
.浙江教育科学,2020(3):14-17.
被引量:7
2
吴俊东,聂清德.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实施背景下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初探[J]
.内江科技,2023,44(10):76-78.
被引量:1
3
王婷婷,杨妮,姜梅,王梦洁,闫元昊,杨清.
“时政”案例在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课堂中的选择及运用[J]
.科技经济导刊,2019(36):134-136.
4
杨曼玲.
高考改革:如何通过命题与招生实现教育公平?[J]
.区域治理,2018,0(7):44-46.
5
刘海峰,谷振宇.
小事件引发大改革——高考分省命题的由来与走向[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5):16-20.
被引量:12
6
李木洲.
高考测试制度改革的历史反思——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58-63.
被引量:1
7
颜开.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J]
.文教资料,2016(19):175-176.
8
刘庆龙.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看学生的“应试”动机[J]
.当代教育论坛,2017(5):40-50.
被引量:4
9
谢冬平.
公平视域下全国命题与分省命题的博弈[J]
.现代大学教育,2018,0(1):85-92.
被引量:4
10
丁洁,马青.
现代教育的转变:从“修业”到“明道”[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6):28-29.
<
1
2
3
>
1
刘瑾妮,陈梦颖,边婧文,冯海倩,刘婷.
相杀相爱奖学金[J]
.大学生,2013(22):16-18.
2
仲明惟,江梅英,徐品娟.
“三允许”—教学管理搞活从严的尝试[J]
.化工高等教育,1988,5(1):20-22.
3
美国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J]
.语文建设,2009(3):15-15.
4
濮晓龙,刘婕.
完善奖学金评定的管理与机制[J]
.思想.理论.教育,2004(7):91-93.
被引量:2
5
方吉娴.
论高校学生奖学金激励作用的发挥[J]
.广西教育,2009(18):53-54.
被引量:12
6
张宇,邢国利.
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的重点与实践[J]
.中外企业家,2010(1X):221-221.
7
董文胜.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奖学金评定模式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0(12X):142-143.
被引量:1
8
樊泽民.
生命因此而光彩熠熠——记我两年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体悟[J]
.北京教育(德育),2012,0(10):66-67.
9
李静,温芳芳,梁涛.
大学生在奖学金评定结果上归因倾向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2-114.
被引量:4
10
王丹,高倩.
浅析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现状及对策[J]
.资治文摘,2015,0(5):140-140.
<
1
2
>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王征
岳公正
陈振明
蒋满元
倪星
张启强
杨龙
董春宇
方福前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相关主题
公共选择
城市社区治理
委托代理关系
自治
代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