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明理学知行观对中药理论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相互影响,宋明理学家的知行观对当时乃至后世中药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确、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宏观的社会学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还有助于理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脉络,溯本求源,古为今用。
作者
张胜
秦竹
熊洪艳
马凤丽
机构地区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2,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课题(5Y0479C)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知行观
中药
法象药理学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张胜.
羚角钩藤汤中桑叶、菊花配伍意义探析[J]
.吉林中医药,2005,25(10):52-5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王士雄.温热经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14.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
张秉成.成方便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4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仲昴庭.本草崇源集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6
吴仪洛.本草丛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7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8
浙江中医研究院.张山雷医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9
王学权.重庆堂随笔[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0
尚志钧 翟双庆.中国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3
1
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葛根在治消渴方中的配伍应用浅析[J]
.吉林中医药,2009,29(2):164-165.
被引量:7
2
张胜,秦竹,熊洪艳,徐薇.
强调配伍讲授 培养临床思维[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65-66.
3
方乐瑶,谢静.
基于筋膜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角药应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5):866-86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5
1
姜生.
1522年中国种痘的最早记载及传说考论[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1):123-130.
被引量:9
2
张彬,李晓光.
五行学说哲学思想源流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26-27.
被引量:3
3
杨金萍.
“瘼”之病名释义[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53-54.
被引量:1
4
姚春鹏.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0-13.
被引量:1
5
韩吉绍.
炼丹术与《本草经集注》中的矿物知识[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4-18.
被引量:3
6
刘燕平,黄岑汉.
试论秦汉晋唐时期中医美容的萌发及兴盛[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9-11.
被引量:8
7
张继,张宗明.
中国古代女医兴衰之医政文化制度探析[J]
.医学与哲学(A),2009,30(5):65-66.
被引量:6
8
樊雅莉,唐先平.
中医“痛风”源流考[J]
.吉林中医药,2009,29(2):176-178.
被引量:16
9
马强.
唐朝时期的道教医家及其医学成就[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216-217.
被引量:1
10
张玉才,万四妹.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J]
.中医文献杂志,2004,22(4):4-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郭殿彬,潘海强,杨涛,吴鸿洲.
儒医发展之历史沿革与贡献[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1-4.
被引量:4
2
朱建平.
近两年来中医史研究进展[J]
.中华医史杂志,2010,40(5):295-302.
被引量:2
3
莫亮波,王平,蔡晓英.
《本草纲目》辨疑正误发微[J]
.中医文献杂志,2015,33(5):10-13.
4
张立平,郑齐.
浅析宋明理学对中医学治学方法及基础理论之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21,14(2):337-3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继,徐建云.
传统中医医患文化对构建和谐医疗环境作用之探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323-325.
被引量:4
2
朱杭溢,胡滨,傅晓骏.
禁咒术在江南地区的演变——以浙江“婺州医学”为例[J]
.中医药文化,2017,12(1):33-35.
被引量:1
3
潘亚敏,陈涛,高也陶,吴丽莉.
上古玉龟版与《九宫八风》:再探《黄帝内经》源头[J]
.医学与哲学(A),2017,38(7):62-66.
4
杨勇,李盈,孙冰,孙闵,张一鸣,聂通达,张丽.
《脉经》与“儒医”文化刍议[J]
.医学与哲学,2019,40(10):78-80.
被引量:4
5
甄橙,高迪思.
程之范与《中华医史杂志》[J]
.中华医史杂志,2022,52(5):259-264.
6
孙明,丁兆君.
古代儒医群体的历史变化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39(9):97-103.
7
李文飞,李家萱,潘锋,孟庆鸿,赵艳,曾凤.
知识史视角下桂枝药材构建与形塑的文献考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11):6167-6170.
1
范景田,常存库.
宋明理学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1989,17(4):12-15.
被引量:1
2
张胜,秦竹,熊洪艳,徐薇.
宋明理学体用说对法象药理学构建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09,26(6):5-6.
被引量:1
3
李丕洋.
略论儒家宋明理学所包涵的气功精蕴[J]
.中国气功科学,1996,3(3):33-34.
4
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法象药理学的利与弊[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5):3-5.
被引量:6
5
孟庆云.
宋明理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2,32(3):131-134.
被引量:17
6
陈震宏.
试论咸味药的软坚作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2):65-65.
被引量:7
7
边凌云.
浅谈中药五味[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3-3.
被引量:1
8
尚力.
理学对张介宾“阴阳一体”思想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5):17-18.
被引量:1
9
傅俊英.
知行观视野下的中医源流辨析[J]
.医学与哲学(A),2007,28(7):72-74.
10
中药常识[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09(9):55-5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