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东正教因素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俄国东正教传教团是1917年前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尽管传教团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两国文化交往的发展。
作者
张玉侠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
出处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Siberian Studies
关键词
俄罗斯
文化
东正教
中国
分类号
K5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G12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张梅.
浅析俄罗斯民族精神特质中的东正教因素[J]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3):70-72.
被引量:5
2
肖玉秋.
试论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文化与外交活动[J]
.世界历史,2005(6):66-75.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彼得罗夫.《俄国传教士团在中国》[M].华盛顿,1968年版.第46页.
2
齐赫文.《19世纪俄中关系:资料与文献》第1卷[M].莫斯科,1995年版.第181页.
3
伊雅达.《俄国东正教驻华传教士团在俄中关系史上的地位》[A]..《东方学与世界文化》[C].莫斯科,1998年版..
4
伊雅达.《俄国东正教驻华传教士团在俄中关系史上的地位》[M].,..
5
加斯东·加恩著.《彼得大帝时期的俄中关系史》[M].,.第291,273页.
6
安德列耶娃.《俄国外交部门对俄国东正教驻华传教士团传教活动的态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A]..《第30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学术会议》[C].莫斯科,2000年版..
7
霍赫洛夫.《比丘林清代中国著作的文献基础》[J].亚非民族,1978,(1).
8
马尔腾斯.《俄国与中国》[M].圣彼得堡,1881年版.第45页.
9
马克思.《俄国的对华贸易》[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8页.
10
杰米多娃 米亚斯尼科夫.《最早来华的俄国外交官》[M].莫斯科,1966年版..
共引文献
12
1
彭传怀.
试析俄国中国学学院化的原因及条件[J]
.西伯利亚研究,2010,37(1):66-68.
2
李浩,仲浩.
19世纪俄国东正教与欧美新教在华活动情况比较[J]
.西伯利亚研究,2010,37(3):85-91.
被引量:2
3
高春雨.
论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对中俄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73.
被引量:1
4
毛蓉.
浅谈东正教教义中的圣母崇拜[J]
.科技信息,2012(6):188-188.
被引量:3
5
曾祥书.
简析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在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
.西伯利亚研究,2012,39(1):68-71.
被引量:3
6
李秀.
从俄国文化视角看契诃夫的“奴性小人物”[J]
.长治学院学报,2012,29(3):43-45.
被引量:1
7
崔佳雯.
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汉学大师比丘林[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3):8-9.
8
李景钢,杨小牛,李春发.
陶渊明的和谐和托尔斯泰的矛盾对比分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9):88-90.
9
赵晓阳.
1949年以来传教士与汉学研究评述[J]
.兰州学刊,2015(1):9-18.
被引量:1
10
张志勇.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15(10):19-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1
1
高源.
耶稣会士宗教文学书籍的刊行和对传道的作用——以艾儒略为例[J]
.海交史研究,2006(2):55-69.
被引量:3
2
谭树林.
北京传教士团与俄国早期汉学[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5):99-101.
被引量:7
3
杜伟.
美国汉学界有关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的研究[J]
.世界宗教文化,2011(4):79-84.
被引量:1
4
林金水.
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与影响[J]
.历史研究,1983(1):25-36.
被引量:13
5
徐明德.
意大利汉学家卫匡国墓地考[J]
.历史研究,1981(4):183-187.
被引量:3
6
马雍.
近代欧洲汉学家的先驱马尔蒂尼[J]
.历史研究,1980(6):153-168.
被引量:5
7
方秀.
沙俄的侵华工具——俄国东正教布道团[J]
.历史研究,1975(3):120-129.
被引量:3
8
谭世宝.
利玛窦《中国传教史》译本的几个问题[J]
.世界宗教研究,1999(4):80-89.
被引量:5
9
康志杰.
论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纳妾婚俗的批评[J]
.世界宗教研究,1998(2):141-148.
被引量:5
10
谭树林.
卫三畏与中美文化交流[J]
.齐鲁学刊,1998(6):112-1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金龙云.
东正教在中国研究现状述论[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61-64.
被引量:1
2
赵晓阳.
1949年以来传教士与汉学研究评述[J]
.兰州学刊,2015(1):9-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金龙云.
试析中俄关系中的东正教因素[J]
.东北亚研究论丛(长师大),2018(1):157-161.
2
王小穹.
汉学与汉学研究的历史成就及主体隐现[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9):157-164.
被引量:2
1
郭蕴深.
1901—1917年间中俄文化交流大事记[J]
.西伯利亚研究,2001,28(4):52-56.
被引量:2
2
罗晓霞.
圣彼得堡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J]
.俄语学习,2009(5):30-33.
3
高春雨.
论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对中俄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73.
被引量:1
4
张正.
中东铁路的修筑与“中俄文化交流”[J]
.东北史地,2012(3):75-77.
被引量:2
5
曾祥书.
简析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在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
.西伯利亚研究,2012,39(1):68-71.
被引量:3
6
余元安.
中俄兩國人民友好關係三百年[J]
.历史研究,1957(11):7-14.
被引量:1
7
余金养.
谈对族谱的“正名”[J]
.广东史志.视窗,2007(1):75-76.
8
许晴.
一路向东——记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福清[J]
.国际人才交流,2010(11):12-13.
9
王林.
文化融合与数绘摄影——读傅文俊近作[J]
.山花,2016(3):144-144.
10
白杨.
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新探索——评肖玉秋教授的《俄国传教团与清代中俄文化交流》[J]
.俄罗斯文艺,2014(1):156-157.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